[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60566.6 | 申请日: | 2021-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3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家;王刚;刘月光;于欢;相汉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7/18;E21B1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基坑 管井 降水 施工 人工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包括主管材、副管材和支臂杆,所述主管材与所述副管材焊接为一体,所述支臂杆为L型杆,所述支臂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孔位内,所述主管材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支臂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扁铁圈,将该装置通过水袋连接至大功率水泵,射水冲击管井预设位置地面形成孔洞。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需大型设备进出场,省时省力,经济适用,不但施工速度快,省去了临时便道修筑和对施工场地换填处理的费用和时间,施工完成后,移位简单方便,还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不产生任何的废弃物,无噪声和生态环境污染隐患,施工质量好、效率高,大量减少辅助工作量,保证关键线路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管井施工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或者钻机机械成孔,当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含量较大,且成孔深度较深(8~9m)时,人工挖孔危险性较大,钻机机械成孔为满足施工工作场地的需要,常常需要修筑设备进出场地的临时通道,并对工作面进行换填处理且铺设路基钢板,以满足钻孔设备施工过程稳定。
采用以上方法,不但施工较麻烦,而且后期还要清除临时便道和换填基础,占用直线工期。且临时便道、换填基础均为一次投入,不能重复周转使用,材料设备投入量较大,费用相对较高,使工程施工的成本相对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包括主管材、副管材和支臂杆,所述主管材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副管材的内部,所述主管材与所述副管材焊接为一体,所述支臂杆为L型杆,所述副管材的中间圆周处均匀设置有孔位,所述孔位的数量为4个,所述支臂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孔位内,所述主管材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主管材与所述固定杆的连接形式为搭接,所述支臂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扁铁圈。
进一步的,所述支臂杆上距离其底部10cm处设置有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口45°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小孔设置在所述支臂杆朝内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副管材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副管材的底口直径为30mm。
进一步的,所述扁铁圈设置在距离所述小孔向上10mm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软基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含量较大,且施工深度较深(8~ 9m)管井施工时,将该装置通过水袋连接至大功率水泵,射水冲击管井预设位置地面形成孔洞。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需大型设备进出场,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经济适用,不但施工速度快,省去了临时便道修筑和对施工场地换填处理的费用和时间,而且施工完成后,移位简单方便,还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不产生任何的废弃物,无噪声和生态环境污染隐患,施工质量好、效率高,大量减少辅助工作量,保证关键线路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俯视图。
其中,1-主管材、2-副管材、3-支臂杆、4-固定杆、5-扁铁圈、21-孔位、3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605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