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插孔模块的智能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60252.6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1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罗沛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先行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6;H01R13/514;H01R13/512;H01R2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众合亿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05 | 代理人: | 门秀婷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孔 模块 智能 插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多插孔模块的智能插座,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两个支撑架以及两个盖板,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插头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之间设有集成电路主板,所述集成电路主板通过第一空心筒卡接于支撑架的外侧。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集成电路主板和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路板的位置结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利用该智能插座进行多个通电设备的同时通电利用,且使其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性的对某一处插孔模块进行利用,从而使用者更好的对通电设备进行操作使用,从而使得该智能插座的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多插孔模块的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智能插座是可节约用电的一种插座,主要用于家用及办公用电器,其智能插座能自动检测电器的电流变化从而断电,彻底消除待机能耗的问题,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但是,传统的智能插座所开设的插孔模块较少,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仅仅只能对单独的一个用电设备进行通电使用,同时,还不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所处位置方向来对其进行利用,实用性较差,因此,设计一款设有多插孔模块的智能插座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插孔模块的智能插座,具备更有利于使用者于多位置方向进行使用以及可同时对多个通电设备通电使用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智能插座所开设的插孔选择性较少而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多插孔模块的智能插座,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两个支撑架以及两个盖板,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插头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之间设有集成电路主板,所述集成电路主板通过第一空心筒卡接于支撑架的外侧,所述集成电路主板的外侧设有第一电路板与两个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表面设有两个与开口相对应的USB连接口,两个所述盖板的表面均贯穿开设有与第二电路板相对应的插孔,两个所述盖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与第二电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更有利于使用者利用该智能插座对多个通电设备进行同时通电利用,且在进行利用过程中,可根据通电设备的实际位置方向来选择性的对某一方向的插孔模块进行利用,从而更有利于进行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有纵向板和竖向板,所述连接板的纵向板与竖向板之间呈直角设计,所述盖板的外侧设有两个凸板,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凸板表面开设有与连接板相对应的开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盖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限制效果,从而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将盖板安装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二空心筒,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突出至第二空心筒内的插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对接方向的导向效果,使其对接操作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两道导向槽,所述插头组件的表面设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凸起,两个所述凸起分别位于第二壳体所开设的两道导向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更有利于插头组件与第二壳体之间进行对接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盖板外侧所设有的两个凸板分别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盖板所设有的凸板之间开设有相互贯穿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盖板所设有的凸板之间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限制效果,防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受压易分离掉落的情况出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先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先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60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