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科针灸微针治疗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40521.2 | 申请日: | 2021-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38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龙;魏毅;赵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海龙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77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针灸 治疗 用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针灸微针治疗用具,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下侧为膏药缓释层,所述膏药缓释层下侧为水溶性衬垫层,水溶性衬垫层下侧密集阵列有若干的包覆性生物可降解微针,在水溶性衬垫下侧为干燥气凝胶层,所述干燥气凝胶层下侧为内护层。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先将内护层及干燥气凝胶层撕下,然后覆盖在皮肤上轻轻按压,使得微针刺入皮肤内,脱离干燥气凝胶层保护的水溶性衬垫层与汗液或者空气中的水分反应逐渐溶解使得微针脱离,微针刺入后逐渐与体液反应溶解释放药剂,而随着微针溶解完毕,穿刺微孔畅通,此时膏药缓释层才真正的开始发力穿透,前后的衔接下药力可以更加的持久,膏药缓释层的药力吸收率也会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科针灸微针治疗用具。
背景技术
在骨科治疗完成后,为了使患者迅速康复,都会增加外敷药物辅助(即经皮给药制剂)康复,经皮给药制剂是指药物经皮肤吸收而发挥疗效的制剂。经皮肤吸收的药物即可在局部发挥疗效,也可渗透到皮肤的深层组织或经吸收入血而发挥全身疗效,然而虽然膏药贴剂使用便捷、患者接受度高,但是因为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低、疗效不佳。
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主要来自角质层,角质层中的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质脂质组成的砖墙结构,阻滞了药物的吸收。为克服传统经皮给药制剂的缺点,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必须突破角质层的屏障结构,而现有的微针技术能以较低的痛感打破角质层的屏障,产生几百个微米级的孔道,大大促进药物的渗透。
但是现在的微针针灸治疗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药物包覆在微针上,随着刺入渗透,另一种先用微针刺孔,再涂覆药物,前一种的缺点是载药量小,后一种则是穿刺的微孔维持周期短,吸收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科针灸微针治疗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骨科针灸微针治疗用具,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下侧为膏药缓释层,所述膏药缓释层下侧为水溶性衬垫层,水溶性衬垫层下侧密集阵列有若干的包覆性生物可降解微针,在水溶性衬垫下侧为干燥气凝胶层,所述干燥气凝胶层下侧为内护层。
进一步的,膏药缓释层具备黏性,水溶性衬垫层边长小于膏药缓释层。
进一步的,膏药缓释层不具备粘性,外护层与内护层的四边均超出膏药缓释层,且外护层的四边底侧均设置有粘结带,内护层采用防黏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先将内护层及干燥气凝胶层撕下,然后覆盖在皮肤上轻轻按压,使得微针刺入皮肤内,脱离干燥气凝胶层保护的水溶性衬垫层与汗液或者空气中的水分反应逐渐溶解,包覆性生物可降解微针脱离留在皮肤内,药物包覆在微针内部,随着微针的刺入,微针逐渐与体液反应溶解释放药剂,这过程由于微针的存在,穿刺微孔不会闭合,利于膏药缓释层的药力缓慢渗透,而随着微针溶解完毕,穿刺微孔畅通,此时膏药缓释层才真正的开始发力穿透,前后的衔接下药力可以更加的持久,膏药缓释层的药力吸收率也会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护层,2-膏药缓释层,3-水溶性衬垫层,31-包覆性生物可降解微针,4-干燥气凝胶层,2-内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海龙,未经朱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405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树脂副产品氟化钙的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感温自动调流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