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发电装置和信号发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38362.2 | 申请日: | 202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乐文辉;刘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5/06 | 分类号: | H02K35/06;H04B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 |
| 地址: | 3354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装置 信号 发射器 | ||
本公开涉及自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电装置和信号发射器。其中,自发电装置包括永磁体组件、线圈组件、铁芯和弹性复位件,线圈组件内设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内设有摆动支点,铁芯插设在连通通道内并能够绕摆动支点在连通通道内上下摆动;永磁体组件包裹在线圈组件的外侧,并在连通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形成两个不同的磁极部,铁芯在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交替的与两个磁极部接触,弹性复位件与铁芯连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铁芯在连通通道内上下摆动。本公开自发电装置,在铁芯交替与不同的磁极部接触的过程中,改变铁芯磁感线方向从而造成磁通量的变化进而形成感应电流,克服以往信号发射器需要更不断更换电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电装置和信号发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有线的信号发射器逐步被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所取代,减少有线的布局束缚,越来越多的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应运而生。
传统的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仍采用内置电池形式来实现信号发射能量的供给,不论是充电电池,还是一次性电池,都避免不了给无线发射装置重新上电驱动。这不仅造成了电池的浪费、污染环境,也对用户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发电装置和信号发射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发电装置,包括永磁体组件、线圈组件、铁芯和弹性复位件,所述线圈组件内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设有摆动支点,所述铁芯插设在所述连通通道内并能够绕所述摆动支点在所述连通通道内上下摆动;所述永磁体组件包裹在线圈组件的外侧,并在所述连通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形成两个极性相反的磁极部,所述铁芯在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交替的与两个所述磁极部接触;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铁芯连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铁芯在所述连通通道内上下摆动。
可选的,所述永磁体组件内部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线圈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永磁体组件上与所述连通通道的端部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联通通道相对设置,所述铁芯从所述连通口处插入到所述联通通道内,且所述永磁体组件位于所述连通口的上下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两个所述磁极部。
可选的,所述永磁体组件包括永磁体和导磁件,所述导磁件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永磁体嵌入到所述缺口内。
可选的,两个所述磁极部形成在所述导磁件上,且所述导磁件采用软磁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连通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摆动支点两侧的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且所述第一通道段的最小间距和所述第二通道段的最小间距均大于所述摆动支点处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的至少一者为等间距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中的至少一者为自所述摆动支点至端部间距逐渐增大的喇叭口段。
可选的,所述连通通道在所述摆动支点处的间距等于所述铁芯的厚度。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铁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38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仪器用测量仪的稳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环境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