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22639.2 | 申请日: | 2021-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18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易;张旭;王九胜;王慧楠;钱俊;周昕洁;朱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旌德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1/04 | 分类号: | G01R11/04;G01R11/24 |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 地址: | 242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识别 功能 电表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包括设置于电表箱上的用于阻挡电表箱门自动关闭的定时阻挡机构,为了解决电表箱门忘记关的现象,在电表箱上设置有用于阻挡电表箱门自动关闭的定时阻挡机构,当电表箱门打开一定时间后凸出块上的挡杆会自动回缩,电表箱门失去挡杆的阻挡后会自动关闭,然后电表箱门上的不锈钢铁片吸附固定在磁吸门锁结构上,完成电表箱的自动关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表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
背景技术
电表箱是用于容纳电表的一种箱体,在使用中经常会发生电表箱中零配件、电缆等失窃的现象,因此,设计了一种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但防窃电表箱还具备一个缺点,在工作人员使用电表箱后电表箱的门可能会出现忘记关的时候,这就导致了安全性较高的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依旧不能起到良好的防盗目的。
为此我们提供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为了解决电表箱门忘记关的现象,在电表箱上设置有用于阻挡电表箱门自动关闭的定时阻挡机构,当电表箱门打开一定时间后凸出块上的挡杆会自动回缩,电表箱门失去挡杆的阻挡后会自动关闭,然后电表箱门上的不锈钢铁片吸附固定在磁吸门锁结构上,完成电表箱的自动关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备识别功能的防窃电表箱,包括电表箱、电表箱门、设置于电表箱上的磁吸门锁结构和设置于电表箱门内外侧的不锈钢铁片、识别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电表箱上的用于阻挡电表箱门自动关闭的定时阻挡机构,所述定时阻挡机构包括一体设置于电表箱前侧表面且位于电表箱门上方的凸出块,所述凸出块中设置有上下伸缩且阻挡在电表箱门靠近电表箱一侧的挡杆,所述定时阻挡机构还包括拉持挡杆升降的拉绳,所述凸出块中设置有上下分布并存储沙子的上腔室、下腔室,上腔室、下腔室之间通过细槽连通,下腔室中滑动设置有固定在拉绳端部的第二磁性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识别装置中设置有拉伸通道,拉伸通道的底部贯穿识别装置的底面,拉伸通道的上端连通上腔室的上端,所述拉绳依次穿过拉伸通道、上腔室、细槽后固定在第二磁性块上。
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电表箱门忘记关的现象,在电表箱上设置有用于阻挡电表箱门自动关闭的定时阻挡机构,当电表箱门打开一定时间后凸出块上的挡杆会自动回缩,电表箱门失去挡杆的阻挡后会自动关闭,然后电表箱门上的不锈钢铁片吸附固定在磁吸门锁结构上,完成电表箱的自动关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表箱门的上方内部固定镶嵌有与第二磁性块相斥远离的第一磁性块,所述第二磁性块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活动贴合在下腔室内壁且密封在下腔室与第二磁性块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表箱门打开时,电表箱门上方的第一磁性块与第二磁性块相斥远离,第二磁性块可推动下腔室中存储的沙子进入上腔室中,而第二磁性块向上时松弛拉绳,挡杆失去拉力后由于重力作用从拉伸通道中掉落而阻挡在电表箱门靠近电表箱的一侧,此时,上腔室中的沙子会逐渐从细槽缓慢进入下腔室中而推动下腔室中的第二磁性块向下移动,第二磁性块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拉绳拉持挡杆逐渐向上收缩,第二磁性块最终下落到下腔室的底部后通过拉绳拉持挡杆完全收缩进拉伸通道中,然后电表箱门失去挡杆的阻挡作用自动关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杆呈竖直的圆杆结构,挡杆的下端远离电表箱门的一侧固定焊接有推板,所述拉伸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供推板放置的镶嵌槽。
进一步的,挡杆上设置有推板,通过推板推动挡杆向拉伸通道中收缩时,电表箱门失去阻挡作用可直接关闭,当电表箱门关闭时,挡板阻挡在拉伸通道的开口处,避免挡杆自动掉落而阻挡在电表箱门的外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腔室连通下腔室的一端呈橡胶漏斗状结构,所述细槽设置于橡胶漏斗状结构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旌德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旌德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22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