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型质量流量计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08224.X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46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发昊;辛丹;李学文;李宏魁;肖恭鑫;郭亚东;王钰栋;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1/76 | 分类号: | G01F1/76;G01F15/00;G01F15/18 |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赵立权 |
| 地址: | 7371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质量 流量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型质量流量计,包括质量流量计本体,所述质量流量计本体的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呈U型,其两端分别与质量流量计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质量流量计本体的左侧设有自动阀、右侧设有水锤消除器,且所述质量流量计本体与自动阀、水锤消除器之间均通过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自动阀的另一侧设有手动阀。本实用新型能够补偿管道与流量计连接端的相互位移,吸收震动能量,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关闭阀门后助剂的回流量,减少管道空气所受的压力,从而降低管道内部压强,降低水锤效应,降低质量流量计所受震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型质量流量计。
背景技术
PVC聚合生产工艺中需要添加的助剂较多,故流量计使用较为广泛,根据其助剂特性应选用不同型号的流量计。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质量流量计存在如下缺陷:(1)当助剂粘度较大时,在关闭阀门后助剂反流回管道会对管道中的空气施加压力,此时空气体积被压缩,管道内部压强增大,出现水锤效应,从而冲击质量流量计,对其产生一定的损害;(2)由于添加助剂是间歇性的,频繁的开关阀门,使得管道震动大,频次高,由于质量流量计本身是一种精确测量气体流量的仪表,故高频次的震动对流量计测量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型质量流量计,解决了现有质量流量计受震动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型质量流量计,包括质量流量计本体,所述质量流量计本体的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呈U型,其两端分别与质量流量计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质量流量计本体的左侧设有自动阀、右侧设有水锤消除器,且所述质量流量计本体与自动阀、水锤消除器之间均通过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自动阀的另一侧设有手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水锤消除器的另一侧设有逆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补偿管道与流量计连接端的相互位移,吸收震动能量,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关闭阀门后助剂的回流量,减少管道空气所受的压力,从而降低管道内部压强,降低水锤效应,降低质量流量计所受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质量流量计本体,2-支架,3-自动阀,4-水锤消除器,5-金属软管,6-手动阀,7-逆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关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型质量流量计,包括质量流量计本体1,质量流量计本体1的下方设有支架2,支架2呈U型,其两端分别与质量流量计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以减小因管道传能导致质量流量计震动过大。
质量流量计本体1的左侧设有自动阀3、右侧设有水锤消除器4,且质量流量计本体1与自动阀3、水锤消除器4之间均通过金属软管5连接,金属软管5主要有用于补偿管道与流量计连接端的相互位移,吸收震动能量,起到减震的作用。
水锤消除器4的内部有一密闭的容气腔,下端为一活塞,当冲击波传入水锤消除器时,水击波作用于活塞上,活塞将往容气腔方向运动,同时活塞运动的行程与容气腔内的气体压力、水击波大小有关,活塞在一定压力的气体和不规则水击双重作用下,做上下运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样就有效地消除了不规则的水击波震荡,以此降低质量流量计因水锤效应造成的损害。
自动阀3的另一侧设有手动阀6,其设置目的在于,当自动阀2损坏时手动阀6用于替换,通常情况下,手动阀6常开,中控通过控制自动阀3添加助剂;水锤消除器4的另一侧设有逆止阀7,当自动阀3关闭后,逆止阀5将自动关闭,此时回流助剂减少,减少管道空气所受的压力,使空气压缩比减小,从而减小内部压强,降低水锤效应,减少质量流量计的震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082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