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回油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05678.1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7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龙随军;邓青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明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C10G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通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回 功能 分离 技术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回油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设有的进气管连接,且所述空气压缩机将进入的油气升温,升温后的油气进入设有的冷凝器中,被冷却后的油气进入设有的储油罐中,并在储油罐中重组分的油气沉淀,轻组分的油气进入设有的过滤装置中;且过滤装置的一端与设有的真空泵连接,且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与设有的排气管连接;由于该装置利用空气压缩机使得进入的油气升温,然后升温后的油气在冷凝器中循环流动,实现油气的自然冷却,因此不存在结霜问题,同时还具有功耗小,噪音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气回收存在严重的能源消耗以及冷凝器需要定期除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回油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冷凝法回收装置的冷凝温度一般按预冷、机械制冷、液氮制冷等步骤来实现。油气离开预冷器后进入机械制冷级,机械制冷级可使大部分油气冷凝成为液体回收。由于还有一部分的油气需要处理,则机械制冷级之后需连接液氮制冷,这样可使油气回收率达到99%,但液氮制冷会大大增加设备成本及设备功耗,虽然解决了油气回收问题,但存在严重的能源消耗。液氮制冷的深冷装置工作温度可达到-184℃,由于设备制冷温度较低,油气在冷凝器金属翅面上被带走热量而冷凝成液体回收,由于油气中难免带入水汽,在冷热交换的翅面上会有凝霜,凝霜过多要影响热交换效率,因而冷凝器需要定期除霜。一般以24h为一周期的时间内,需停止运行1~2h作为除霜时间。在除霜期间,由于冷凝系统停止制冷,一方面油气排放浓度不达标,另一方面也无法在此期间进行油气回收处理。为解决以上设备的化霜问题,设备采用两套冷凝系统交替工作,则不需专门安排停机时间来给冷凝器除霜。但两套制冷设备更是增加了设备总投入,设备体积也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回油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回油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设有的进气管连接连通,且所述空气压缩机将进入的油气升温,并将升温后的油气泵入设有的冷凝器中;所述冷凝器引导油气在其内部循环流动,并将冷却后的油气送入设有的储油罐中;冷却后的油气进入所述储油罐后,油气中的重组分油气沉淀至所述储油罐的底部,且轻组分的油气进入设有的过滤装置中;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与设有的真空泵连接,且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通过设有的排气管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出,且被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油,通过设有的回油管进行回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强化冷却效果的第一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机架,其中,所述机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风扇以及与所述第一风扇斜对称设置的第二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油管上还设有用于记录回油量的计量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架的一端还设有控制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管,并在所述圆管的内部设有过滤膜,其中,所述过滤膜的中部设有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设有的进气口与所述储油罐连接连通;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设有的连接口与所述真空泵连接连通,且所述连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通道连接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还通过设有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连接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膜为VOCs回收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装置利用空气压缩机使得进入的油气升温,然后升温后的油气在冷凝器中循环流动,实现油气的自然冷却,因此不存在结霜问题,且系统在连续运行的同时还具有功耗小,噪音小的优点。故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气回收存在严重的能源消耗以及冷凝器需要定期除霜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明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明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056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