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留芯钻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05078.5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45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雄;陈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县三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鼎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11 | 代理人: | 陈千楷 |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留芯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芯钻,包括柱形刀体以及同心固定在柱形刀体下端的刀柄,柱形刀体的上端中心开设有沉孔,柱形刀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分布的螺旋型导屑槽,每个螺旋型导屑槽的上端均开口并均与柱形刀体的上端相互连通,多个螺旋型导屑槽在柱形刀体的外壁上形成了相同数量的刀座块;每个刀座块的上端一侧均形成有一个平切面,每个平切面中均开设有一个置刀腔,每个置刀腔中还均固定有一个可拆卸的刀片;本实用新型仅需一次就能完成大直径穿孔的钻设,进而极大的简化了操作以实现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大幅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芯钻。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行业中,钻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工艺手段,为了生产各种大小不一的孔,机加工车间往往都会配备各种尺寸的钻头;若需要钻一个直径非常大的穿孔时,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先借助一个直径较小的实心钻头钻出一个与所需要的大直径穿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的小直径孔,然后再借助若干个直径依次递增的实心钻头进行钻削,直至钻到所需要的直径,上述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加工效率较低,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仅需一次就能完成大直径穿孔的钻设,进而极大的简化了操作以实现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大幅减小了劳动强度的留芯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留芯钻,包括柱形刀体以及同心固定在柱形刀体下端的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刀体的上端中心开设有沉孔,所述柱形刀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分布的螺旋型导屑槽,每个所述螺旋型导屑槽的上端均开口并均与柱形刀体的上端相互连通,多个所述螺旋型导屑槽在柱形刀体的外壁上形成了相同数量的刀座块;每个所述刀座块的上端一侧均形成有一个平切面,每个所述平切面中均开设有一个置刀腔,每个所述置刀腔的上侧均开口并均与刀座块的上端相互连通,每个所述置刀腔中还均固定有一个可拆卸的刀片,每个所述螺旋型导屑槽的上端开口处内侧边缘还均开设有一个缺口槽。
优选地,每个所述刀片中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螺钉,每个所述螺钉的螺纹端均插入螺接在对应的一个置刀腔的底部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仅需一次就能完成大直径穿孔的钻设,进而极大的简化了操作以实现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大幅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县三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海县三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05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