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02468.7 | 申请日: | 2021-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刚;杨港;李会娜;华斌;张永发;丁春雨;吉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3/10 | 分类号: | F16K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苏向银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管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导流管和出液管,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导流管由所述进液口伸入到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并且所述导流管向所述圆柱形壳体底部弯折,所述出液口联通所述出液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观测、操作方便、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重量轻、易支撑和易安装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排管线液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上生产设施中,安全区的开排管线进入危险区,需要进行液封以防止可燃气体经开排管线进入安全区,造成安全隐患。进行液封的常用做法是设置 U型弯,同时在U型弯高点设置阀门,定期进行手动加液,以确保液封的效力。
这种做法主要有以下缺点:①不能随时观测到U型弯内的液位,如果开排系统长期不进行排液,U型弯内液体因自然蒸发,会出现液位降低或者液体完全消失的情况,液封失效。②常规做法是定期人工注入液体以保证液封作用,既费时费力,又存在因不能及时加注出现窜气的风险;由于标准弯头的转弯半径较大,四个弯头组成的U型液封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对于空间紧张的海上设施是一种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该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可随时观测液位,根据液位情况及时补液,保证液封效果,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壳体、导流管和出液管,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导流管由所述进液口伸入到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并且所述导流管向所述圆柱形壳体底部弯折,所述出液口联通所述出液管。
进一步,所述圆柱形壳体嵌入防爆玻璃刻度显示。
进一步,所述圆柱形壳体底部设有排污孔,排污孔底部设有丝堵。
进一步,所述圆柱形壳体顶部开设有加液口,所述加液口可拆卸设有加液封盖。
进一步,所述加液封盖上固定连接有提手或吊耳。
进一步,所述加液封盖与所述圆柱形壳体通过多个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螺栓紧固件以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线呈环形分布。
进一步,所述圆柱形壳体与所述加液封盖之间设有垫圈。
进一步,所述圆柱形壳体底部包覆有补强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开排管线接入圆柱形壳体,形成类U型弯的结构,占用空间明显减小;在壳体上嵌入防爆玻璃刻度显示,可随时观测到液位情况,及时进行加液操作,消除安全隐患。壳体下方设置排污孔,可排净沉淀固体杂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开排管线液封装置的俯视图。
1-圆柱形壳体;2-防爆玻璃刻度显示;3-导流管;4-排污孔;5-丝堵;6-补强护板;7-进液口;8-出液口;9-螺栓紧固件;10-垫圈;11-加液封盖;12-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024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用气供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影像科的医疗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