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低排放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95305.0 | 申请日: | 2021-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1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潘迪东;汪金波;秦文艳;张长乐;王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盈德气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9/08 | 分类号: | F23C9/08;F23J15/02;F23M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64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尾气 氧化物 排放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低排放控制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回流管和引风机本体,所述锅炉本体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本体,所述锅炉本体一侧开孔并连通安装有鼓风机本体,所述鼓风机本体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连通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开孔并与回流管一端连通安装,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引风机本体一侧连通安装,所述引风机本体底部与锅炉本体顶部连通安装,所述引风机本体顶端连通安装有烟囱本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尾气氮氧化物低排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低排放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NOX大多在各种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其中NO约占NOX总量的90%-95%,在大气中会迅速氧化成毒性更大的NO2。燃料燃烧中生成的NOX有“热力型”(占比在90%以上)、“快速型”(占比在5%以上)和“燃料型”三种,而“热力型NOX”产生的主要条件是很高的燃烧温度,这会使氮分子游离提高化学活性,其次是高的氧浓度,随着燃烧反应温度T的升高,其反应速率按指数增加,当T<1200℃时,NO的生成量很少,当T>1200℃时,T每增加100℃,反应速率增大6-7倍。
在开工锅炉为以天然气为原料配入空气燃烧的燃气锅炉进行工作时,此类锅炉具有升温快,燃烧温度高等特点,但同时也会造成尾气氮氧化物含量超标,为了控制锅炉尾气中氮氧化物的低含量排放,因此需要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低排放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低排放控制装置,具备有效控制锅炉尾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优点,解决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不达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低排放控制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回流管、引风机本体和底座,所述锅炉本体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本体,所述锅炉本体一侧开孔并连通安装有鼓风机本体,所述鼓风机本体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连通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开孔并与回流管一端连通安装,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引风机本体一侧连通安装,所述引风机本体底部与锅炉本体顶部连通安装,所述引风机本体顶端连通安装有烟囱本体。
优选的,所述锅炉本体下表面四角处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杆,锅炉本体通过四个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锅炉本体另一侧开孔并连通安装有燃气管,燃气管上固定安装有手动阀门本体。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本体与回流管相对一侧的进风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温度检测装置本体电连接,进风管管径为DN1000。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引风机本体相对一侧的回流管上固定安装有尾气检测装置本体,尾气检测装置本体与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回流管管径为DN600。
优选的,所述烟囱本体底端固定安装有过滤装置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风管和回流管,并在锅炉本体顶端安装引风机本体,通过引风机本体将尾气吸出并通过回流管注入进风管内,并在鼓风机本体的作用下使尾气重新进入锅炉本体进行燃烧,达到了提高燃烧效率并降低尾气排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本体;2、进风管;3、回流管;4、第一电磁阀;5、鼓风机本体;6、第二电磁阀;7、尾气检测装置本体;8、温度检测装置本体;9、过滤装置本体;10、烟囱本体;11、引风机本体;12、燃气管;13、手动阀门本体;14、支撑杆;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盈德气体有限公司,未经安阳盈德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95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