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93902.X | 申请日: | 2021-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19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邓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好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许彬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二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具有支撑结构、主顶部分及脱顶组件,主顶部分组装在支撑结构上并可相对支撑结构上下运动,主顶部分具有运动主体及组装在运动主体上的顶杆,顶杆的下端与运动主体铰接并获得转动支点,以及在下端上设置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组装空间落在注塑模具的轮廓线界定的空间内,且弹性组件用于建立顶杆的上端预紧支顶状态,使顶杆的上端在常态下支顶公模板;脱顶组件通过响应与顶杆上预设的脱顶部协作来克服弹性组件给予顶杆的作用力,使上端绕转动支点转动而脱离支顶公模板。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二次顶出要求,且弹性组件的结构简单小巧,不凸出模具表面,模具拆装方便,无站脚,使用更安全,投资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注塑产品PIN孔太多顶出困难,模具上需要做二次顶出机构让公模板浮动PIN针先抽出来。如图1、2、3所示,二次顶出机构的顶杆801由弹片802支顶,以满足顶杆801常态下推顶公模板,而弹片802凸出模具表面,且模具上需要做站脚803,以便弹片802安装。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模具拆装不方便而且有安全隐患,弹片标准规格有限不能灵活适用于小模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具有:
支撑结构,
主顶部分,该主顶部分组装在支撑结构上并可相对支撑结构上下运动,主顶部分具有运动主体及组装在运动主体上的顶杆,该顶杆具有上端和下端,下端与运动主体铰接并获得转动支点,以及在下端上设置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的组装空间落在注塑模具的轮廓线界定的空间内,且弹性组件与转动支点协作来建立顶杆的上端预紧支顶状态,使上端在常态下支顶公模板;
脱顶组件,该脱顶组件组装在支撑结构上,脱顶组件通过响应与顶杆上预设的脱顶部协作来克服弹性组件给予顶杆的作用力,使上端绕转动支点转动而脱离支顶公模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有压缩弹簧及无头螺丝,下端设有组装孔,该组装孔相对转动支点更加远离上端,压缩弹簧和无头螺丝依次组装在组装孔中,压缩弹簧的内端支顶主顶部分,而压缩弹簧的外端受无头螺丝挤压,使弹性组件与转动支点协作来建立顶杆的上端预紧支顶状态。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脱顶部是通过顶杆的内侧面局部隆起构造,脱顶部相对转动支点更靠近上端,脱顶组件与脱顶部形成面贴推顶,使上端绕转动支点转动而脱离支顶公模板。
本实用新型在顶杆的下端设置弹性组件,通过弹性组件与转动支点协作来建立顶杆的上端预紧支顶状态,使上端在常态下支顶公模板,且该弹性组件的组装空间落在注塑模具的轮廓线界定的空间内。该结构不仅满足二次顶出要求,且弹性组件的结构简单小巧,不凸出模具表面,模具拆装方便,同时模具无站脚,使用更安全,适用于小模具开发实施,投资成本低,符合产业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现有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现有技术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图4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4实施例的一次顶出实施示意图;
附图7为图4实施例的二次顶出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好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好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939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柄顶部带有清洁刷头的牙刷
- 下一篇: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