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降噪的滚筒式抛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90905.8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7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姚金桥;王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联友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F16F15/023;F16F15/067;B03C3/017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李宇华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滚筒 抛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降噪的滚筒式抛丸机,涉及铸件加工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降噪除尘组件,底座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抛丸机主体,支撑板顶部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阻尼器、转动件、导向杆和减震弹簧,首先通过液压阻尼器、导向杆和减震弹簧相互配合对抛丸机主体进行支撑,在抛丸机主体工作产生震动时支撑板受力,支撑板受力通过滑轨和滑块导向从而向下移动,避免抛丸机主体震动时随意晃动,支撑板向下移动后驱动导向杆向下移动将减震弹簧进行压缩,同时液压阻尼器受力转动和收缩将抛丸机主体产生的震动力进行吸收,减震效果较好,减震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降噪的滚筒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指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滚筒式和链板式抛丸机适用于清理不怕碰撞的中小型铸件,滚筒式抛丸机靠筒体内螺旋状的导筋,使铸件翻转并向前运行。
现有申请技术号为CN202020566601.X的一种减震降噪的滚筒式抛丸机,涉及滚筒式抛丸机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和抛丸机本体,底板的底部均匀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下端设有减震板,底板的顶部设有左侧设有抛丸机本体,底板的右侧设有吸尘消音筒,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降噪的滚筒式抛丸机,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过程中,解决了由于滚筒旋转过程中,其内部弹丸和铸件在滚筒腔内翻转敲击不断产生噪音,通过仅仅在滚筒内壁包覆隔音层来降低噪音污染的问题,提高了降噪效果,而且同时兼具减震措施进一步吸收抛丸机产生的震动,进而提高了滚筒式抛丸机的实用性,但该抛丸机减震结构较为简单没有较好的限位措施,导致抛丸机在工作时容易受到震动力影响产生晃动,同时减震结构过于简单保护效果较差导致减震弹簧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工作时容易断裂,且该抛丸机除尘结构较为固定,长时间工作后静电除尘板、无纺布滤层和活性炭滤层表面粘连有过多的灰尘难以清理,导致除尘组件被堵塞影响空气流通性从而影响除尘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降噪的滚筒式抛丸机,以解决减震效果较差和除尘结构不便于清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降噪的滚筒式抛丸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降噪除尘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抛丸机主体,所述支撑板顶部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和抛丸机主体的一侧均连接有传动件,两个所述传动件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减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组件通过支撑板向下移动后驱动导向杆向下移动将减震弹簧进行压缩,同时液压阻尼器受力转动和收缩将抛丸机主体产生的震动力进行吸收,减震效果较好,之后减震弹簧通过导向杆驱动支撑板和液压阻尼器复位以应对下一次冲击,降噪除尘组件通过向上拉动限位块结束对除尘结构的限位,之后顶出弹簧失去压力通过推板将静电除尘板、无纺布滤层和活性炭滤层顶出以便于将除尘结构取出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于底座内部下方的支撑座、分别连接于支撑板底部的两个转动件、分别连接于底座内部两侧的两个滑轨、分别连接于支撑板两侧的两个滑块和分别连接于支撑板底部两侧的两个导向杆,且两个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均连接有转动件,四个所述转动件之间分别安装有两个液压阻尼器,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外部均套接有减震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压阻尼器、导向杆和减震弹簧相互配合对抛丸机主体进行支撑,在抛丸机主体工作产生震动时支撑板受力,支撑板受力通过滑轨和滑块导向从而向下移动,避免抛丸机主体震动时随意晃动,支撑板向下移动后驱动导向杆向下移动将减震弹簧进行压缩,同时液压阻尼器受力转动和收缩将抛丸机主体产生的震动力进行吸收,减震效果较好,之后减震弹簧通过导向杆驱动支撑板和液压阻尼器复位以应对下一次冲击,通过转动件的设置使液压阻尼器受力收缩时转动以便将支撑板向下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震动过大时液压阻尼器的缸体受到巨大冲击力或碰撞造成损坏从而避免漏油现象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联友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联友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90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