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性好的银杏树种植用幼苗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81312.5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7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寸德刚;段朗惠;苏正虎;陈朝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14 | 分类号: | A01G17/14;A01G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卢超 |
地址: | 6791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银杏树 种植 幼苗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银杏树种植用幼苗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顶部的移动管,所述固定管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桩,所述移动管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夹持仓,所述固定管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远离固定管一侧的活动管,所述夹持仓内设有夹持机构,两个所述活动管内均设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活动管远离固定管的一侧壁均固定有固定组件,用以插入土里使装置固定。通过第一固定桩和第二固定桩插入土里后,使装置的到固定,并在固定后,通过摇动把手来带动两个夹持板移动,使两个夹持板将树苗夹紧,从而达到便于固定银杏树幼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杏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好的银杏树种植用幼苗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银杏树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黄壤和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和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朝鲜、日本和欧美各国庭园均有栽培。
在栽种银杏树的幼苗时,银杏树的幼苗因太过脆弱,在出现大风的情况下容易被封吹断,所以需要借助外力对银杏树的幼苗固定,以此来帮助其茁壮生长,在对银杏树的幼苗进行固定时,需要使用到固定装置对银杏树的树苗进行固定,但是传统的固定装置在对银杏树幼苗的树围进行固定时,很多是用绳子对银杏树幼苗与固定装置进行捆绑固定,这种方式十分麻烦,而且在将固定装置通过固定桩插入土里进行固定时,因结构单一的原因,会出现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固定桩距离的情况,或使用单个固定桩进行固定,使用单个固定桩会使固定装置出现晃动的情况,故而提出一种定性好的银杏树种植用幼苗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的银杏树种植用幼苗固定装置,具备便于固定银杏树幼苗和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固定桩距离等优点,解决了固定树苗十分麻烦和传统固定装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固定桩距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好的银杏树种植用幼苗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顶部的移动管,所述固定管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桩,所述移动管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夹持仓,所述固定管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远离固定管一侧的活动管,所述夹持仓内设有夹持机构,用以将树苗夹持固定,两个所述活动管内均设有限位机构,用以将活动管与连接管限位固定,两个所述活动管远离固定管的一侧壁均固定有固定组件,用以插入土里使装置固定。
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把手、蜗杆、蜗轮、螺纹杆、移动板、限位杆和夹持板,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夹持仓并延伸至其正面,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蜗杆的正面一端,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夹持仓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在螺纹杆的外周壁上,所述移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套设在螺纹杆的外部,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固定安装在夹持仓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所述夹持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移动板的背面一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两个所述移动板均贯穿夹持仓并延伸至其背面,所述夹持仓的背面开设有与移动板相适配的长条孔,且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两个所述限位杆均依次贯穿两个移动板,两个移动板的左侧壁均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孔,且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螺纹分为两段,且两段螺纹的转向相反,两个所述移动板以蜗轮为中心互相对称,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分别与螺纹杆外表面的两段螺纹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筒、弹簧、移动柱、限制杆和限制孔,所述固定筒固定连接在活动管的内底壁上,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筒的内底壁上,所述移动柱固定连接在弹簧的顶端,所述限制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移动柱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限制孔的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开设在连接管的顶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81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