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餐柜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70353.4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47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杨逸伦;程波;黄晓康;张从珊;彭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81/00 | 分类号: | A47B81/00;A47B95/00;A47B97/00;A47B46/00;A47B8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田露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餐柜 | ||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取餐柜,该取餐柜包括柜体,柜体上设置有第一单元格组,第一单元格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单元格;还包括传送区、升降装置及取餐口;升降装置可在传送区沿第一方向移动;取餐口设置在传送区上靠近柜体底部的位置处;第一单元格在靠近传送区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侧向出餐口,第一单元格内设置有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一传送机构;升降装置在传送区沿第一方向至少具有第一停留位和第二停留位;当升降装置处于第一停留位时,升降装置与第一侧向出餐口对接,第一传送机构将餐食经由第一侧向出餐口移动至升降装置;当升降装置处于第二停留位时,升降装置与取餐口对接,餐食可经由取餐口与外部取餐设备对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取餐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话、手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外卖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外卖送餐业务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上班族的生活必需品。
在外卖送餐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的单位及场所,出于隐私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外卖员往往无法将餐食送到客户手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取餐柜应运而生。外卖送餐员可以将餐食放入取餐柜中由客户自行提取,这样既节省了外卖送餐员的等待时间,也缓冲了客户的取餐时间。然而,目前现有的取餐柜只能由顾客亲自前往取餐,而无法对接其他外部送餐设备,例如送餐机器人将餐食配送到客户面前。有鉴于此,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外卖送餐“最后一百米”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亟待提出一种新的取餐柜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取餐柜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取餐柜,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第一单元格组,所述第一单元格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单元格;
传送区,所述传送区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格组的旁边;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区,所述升降装置可在所述传送区沿第一方向移动;
取餐口,所述取餐口设置在所述传送区上靠近所述柜体底部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单元格在靠近所述传送区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侧向出餐口,所述第一单元格内设置有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一传送机构;
所述升降装置在所述传送区沿第一方向至少具有第一停留位和第二停留位;当所述升降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停留位时,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侧向出餐口对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餐食经由第一侧向出餐口移动至所述升降装置;当所述升降装置处于第二停留位时,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取餐口对接,餐食可经由所述取餐口与外部取餐设备对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向出餐口处设置有第一活动挡板,当所述升降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停留位时,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侧向出餐口对接,所述第一活动挡板打开。
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二传送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推送机构可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餐食经由第一侧向出餐口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可将餐食沿第二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所述推送机构可沿第三方向将餐食经由取餐口推送至外部取餐设备。
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有用于检测餐食到达所述预定位置的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第二单元格组,所述第二单元格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二单元格,所述传送区位于第一单元格组与第二单元格组之间;
所述第二单元格在靠近所述传送区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侧向出餐口,所述第二单元格内设置有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三传送机构;
当所述升降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停留位时,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侧向出餐口对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餐食经由第一侧向出餐口移动至所述升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70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