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渣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68241.5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6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叶杞宏;杨婧羚;陆耀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叶绿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94;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卢劲亮 |
| 地址: | 52806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渣机构,用于喷漆废气处理设备,包括过滤板和收渣槽,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于喷淋塔与集水槽之间,过滤板的位置较低的一端搭设在收渣槽上,并伸入收渣槽内,所述收渣槽设置于集水槽上,所述过滤板和收渣槽均设有网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渣机构,所述除渣机构通过设置的倾斜的过滤板和收渣槽,能利用喷淋水的冲刷作用下将漆渣汇集于收渣槽中,从而达到漆渣与水分离的目的,进而可避免漆渣堵塞水泵,降低喷淋水的更换频率和后处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漆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渣机构。
背景技术
喷漆废气的处理通常采用喷淋塔喷施水雾或水幕对喷漆废气中的漆雾进行吸收,将漆雾转移至水体中,使喷漆废气得到净化,而转移至水体中漆雾会形成漆渣,通常会漂浮于水体表面。通常情况下,用于喷施水雾或水幕的水是循环利用的,一般在喷淋塔的下方设有集水槽,并通过设置的水泵将集水槽中的水输送给喷淋管,喷淋管喷施水雾或水幕,水雾或水幕吸收漆雾后流至收集槽,而集水槽中的水又通过水泵抽至喷淋塔内,用于喷施水雾或水幕,如此循环往复使用。但是,漆雾与水结合后容易形成漆渣漂浮于集水槽表面,这些漆渣累计过多时容易进入水泵中,使水泵堵塞,进而影响水的循环利用及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技术通常通过人工除渣,或者通过频繁更换喷淋水,以避免漆渣堵塞水泵。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渣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喷漆废气处理过程中喷淋用循环水漆渣难除,使得喷淋水在循环使用时易堵塞水泵,并导致喷淋水更换频率高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渣机构,用于喷漆废气处理设备,其中,包括过滤板和收渣槽,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于喷淋塔与集水槽之间,过滤板的位置较低的一端搭设在收渣槽上,并伸入收渣槽内,所述收渣槽设置于集水槽上,所述过滤板和收渣槽均设有网孔。
所述除渣机构中,所述集水槽的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杆和固定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高于固定框的顶面,所述过滤板的一端架设与支撑杆的顶端,过滤板的另一端搭接于固定框的其中一边上,所述收渣槽可拆卸固定于固定框上,并过滤板的一端伸入收渣槽内。
所述除渣机构中,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的支撑杆,包括套接的外管和内杆,外管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锁紧螺栓。
所述除渣机构中,所述过滤板相对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角度为15~ 20°。
所述除渣机构中,所述过滤板设有向上凸起的条纹,形成波浪状起伏的过滤板,相邻两条纹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网孔设置于条纹的两侧以及凹槽靠近收集槽的位置处。
所述除渣机构中,所述过滤板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的凸沿。
所述除渣机构中,所述过滤板为V形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渣机构,所述除渣机构通过设置的倾斜的过滤板和收渣槽,能利用喷淋水的冲刷作用下将漆渣汇集于收渣槽中,从而达到漆渣与水分离的目的,进而可避免漆渣堵塞水泵,降低喷淋水的更换频率和后处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水槽与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除渣机构设置于集水槽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设有凸沿的过滤板,b 为波浪状的过滤板,c为V形过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叶绿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叶绿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68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框篮水平移动式的污泥处理系统
- 下一篇:齿轮箱的齿轮轴及包括该齿轮轴的齿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