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荷重软化温度与压蠕变测定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57308.5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8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曾少礼;刘贵至;曾昊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赫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4 | 分类号: | G01N25/04;G01N3/02;G01N3/14;G01N3/06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袁方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荷重 软化 温度 压蠕变 测定 | ||
一种全自动荷重软化温度与压蠕变测定仪,包括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上的试验框架和设置在试验框架内的加热炉,加热炉外部连接有用于控制加热炉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试验台上还设有支撑棒,支撑棒从加热炉底部伸入炉腔内以支撑试样,加热炉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炉腔内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在加热炉上方设有竖向加载装置,竖向加载装置包括用于向试样施加压力的上压棒和用于测量上压棒位移的位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为整体炉体,保温性能优越;取放试样过程中炉体整体上升下降,装取样品方便、安全,且减少了在装取样品过程中热量的散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蠕变试验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全自动荷重软化温度与压蠕变测定仪。
背景技术
荷重软化反映耐火材料在可承受变形下的使用温度,蠕变反映耐火材料在长时间恒定温度和荷重情况下的变形情况,所以荷重软化和蠕变都是耐火材料使用温度的重要判断依据之一。
目前,在荷重软化温度与压蠕变测定试验过程中,测定仪器采用的炉体主要有井式炉体和分体式炉体。使用井式炉体在装取试样时,需要用特制坩埚钳,操作极不方便,不能很好的将样品放置支撑棒中间,如果夹取力度控制不好,试样就会掉落;使用分体式炉体虽然装取试样方便,但热量散失严重,炉体中心区域温场不好控制,导致炉衬材料热负荷大、耗电量大,使用寿命变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全自动荷重软化温度与压蠕变测定仪,以解决取放样品不方便及取放样品时炉内热量散失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全自动荷重软化温度与压蠕变测定仪,包括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上的试验框架和设置在试验框架内的加热炉,加热炉外部连接有用于控制加热炉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试验台上还设有支撑棒,支撑棒从加热炉底部伸入炉腔内以支撑试样,加热炉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炉腔内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在加热炉上方设有竖向加载装置,竖向加载装置包括用于向试样施加压力的上压棒和用于测量上压棒位移的位移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试验框架的两侧壁上,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丝杠和第一螺母,第一丝杠设置在试验框架的侧壁内侧,第一螺母设置在第一丝杠上,加热炉外侧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与加热炉固定,支撑架的另一端支撑在第一螺母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竖向加载装置还包括与上压棒连接的支撑平台和用于控制支撑平台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支撑平台用于放置向上压棒施加压力的载荷砝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升降机构的上方;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丝杠、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螺母,第二丝杠设置在试验框架的侧壁内侧,第二螺母设置在第二丝杠上,支撑平台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侧的第二螺母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试验框架内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和滑动设置在导向柱上的第一导向滑块和第二导向滑块,第二导向滑块位于第一导向滑块的上方,导向柱设置在试验台上并位于加热炉两侧,第一导向滑块用于导向加热炉,第二导向滑块用于导向支撑平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压棒通过上部连接座连接在支撑平台上,上部连接座上设置有上部螺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加热炉上设置有支撑杆,位移传感器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压棒的下部设置有上垫片,支撑棒的上部设置有下垫片,试样位于上垫片和下垫片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支撑棒通过下部连接座连接在试验台上,下部连接座上设置有下部螺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加热炉内设置有多根支撑棒以及与支撑棒对应的多个竖向加载装置,任一支撑棒与对应的竖向加载装置之间均形成用于放置试样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赫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赫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57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护型风阀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角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