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后轮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57017.6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3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学;颜伏伍;滕朝艳;赵健;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后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后轮罩结构,包括连接设置于座椅横梁上的轮罩本体,所述轮罩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端部贴合形成“Y”字型结构,本技术方案的后轮罩结构,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共同与后纵梁前段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加强结构与后轮罩及后纵梁前段形成了稳定的连接关系,两个加强结构的下端与上端加强件之间的连接均设计为螺栓连接,可有效简化生产工序,同时确保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后轮罩结构。
背景技术
增程式电动汽车同时具有发动机和三电系统,因此整车重量较纯电动汽车显著增加,这就对整车疲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汽车后轮罩位置因布置有减震器等关键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汽车后轮罩位置易出现焊点疲劳开裂的情况,对车辆及人员安全带来危险隐患。目前常见的后轮罩加强结构多为一根加强件布置,且大多加强件仅布置在后轮罩上,未将其延伸至侧围后内蒙皮上段,不利于提升局部结构刚强度及模态,对整车疲劳耐久贡献有限,尤其对后减震器安装点刚度及后轮罩疲劳耐久性能提升有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减震器安装点位置开裂及后轮罩局部开裂的风险,为车辆及驾乘人员的安全埋下隐患;此种设计多会出现减震器安装点刚度不足问题,从而导致路噪可能产生问题,影响整车NVH表现。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电动汽车后轮罩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后轮罩结构,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共同与后纵梁前段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加强结构与后轮罩及后纵梁前段形成了稳定的连接关系,两个加强结构的下端与上端加强件之间的连接均设计为螺栓连接,可有效简化生产工序,同时确保整体的结构强度。
一种电动汽车后轮罩结构,包括连接设置于座椅横梁上的轮罩本体,所述轮罩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端部贴合形成“Y”字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上贴合部和第一下贴合部;所述第一上贴合部沿轮罩轴向方向投影形成“Z”字型结构,所述第一下贴合部呈“L”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上贴合部端部弯折形成与轮罩本体配合使用的上翻边结构,所述第一下贴合部上端扣合安装于第一上贴合部端部,第一下贴合部下端搭接安装于座椅横梁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第二上贴合部、第二下贴合部、上连接支耳以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贴合安装于轮罩本体的边沿且上连接支耳与安装板固定连接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上贴合部下端与第二下贴合部固定连接设置,第二下贴合部弯折并固定连接设置于座椅横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上贴合部侧面形成定位翻边,第一上贴合部贴合于第二上贴合部上,所述安装板中部开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上连接支耳贴合安装于减重孔开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的后轮罩结构,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共同与后纵梁前段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加强结构与后轮罩及后纵梁前段形成了稳定的连接关系,两个加强结构的下端与上端加强件之间的连接均设计为螺栓连接,可有效简化生产工序,同时确保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570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供电的定位充电宝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升降液压臂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