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在波纹软管中快速旋紧的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53464.4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8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东;张云;苏浩洋;毕福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波纹 软管 快速 引线 装置 | ||
用于在波纹软管中快速旋紧的引线装置属于轨道车辆超长电缆在波纹尼龙软管中穿线时使用的辅助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内螺纹紧固外套筒、电缆端头夹持套筒和离心游丝球头机构,电缆端头夹持套筒的主体结构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变内径夹持筒和游丝对接端,离心游丝球头机构包括顺次固连的内螺纹圆头端盖、钢丝绳和金属滑球。本实用新型实现快速引线和穿线,降低阻滞率和穿线难度,有效杜绝电缆端头被波纹软管内壁顶住或阻卡的情况发生,并将波纹软管穿线作业的操作者数量降低为仅需一人独立完成,进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超长电缆在波纹尼龙软管中穿线时使用的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波纹软管中快速旋紧的引线装置。
背景技术
波纹尼龙软管简称波纹软管,是工业布线中的常规电缆防护装置,其由多个环节顺次连接构成,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延展性。波纹软管用于套在成捆的多跟电缆线束的外部形成额外的保护层,起到防尘、防火、防水、防日晒和吸收震动冲击等作用,可有效避免电缆的划伤和损坏,大幅延长电缆使用寿命,并且成本低廉,因此应用广泛。在轨道车辆进行电缆布线时,通常要将电缆线束穿入波纹软管中以保证其免受机械损伤或者化学损伤。
波纹软管类似弹簧般的波纹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弯折性和延展性,但向其内部穿线过程中,电缆端头容易顶到波纹软管内壁沟槽处,导致阻力增加而无法继续穿线,此种方式增大了施工难度,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通常,操作者需通常按圆周方式甩动波纹软管的端头和中段,使波纹软管内的电缆线束的端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波纹软管壁上沟槽产生的摩擦阻力,最终帮助电缆线束的端头从波纹软管内穿出。
然而,在波纹软管长度太长或者直径较小的时,电缆线束外壁与波纹软管内壁的总接触面积过大,会导致其摩擦阻力随着穿线总长度而成正比例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了穿线时的阻力和难度进而导致仅由单人无法独立完成波纹软管的穿线作业,多人配合的穿线方法则存在工作量繁重,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成为制约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波纹软管环节内侧壁会对穿入其中的电缆线束的外壁产生摩擦阻力,穿线过程中,波纹软管的弯折、扭曲使其与电缆不能保持同心状态,电缆线束的端头被波纹软管内壁顶住或阻卡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波纹软管穿线方法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且其工作量异常繁重,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在波纹软管中快速旋紧的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在波纹软管中快速旋紧的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内螺纹紧固外套筒、电缆端头夹持套筒和离心游丝球头机构,电缆端头夹持套筒的主体结构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变内径夹持筒和游丝对接端,离心游丝球头机构包括顺次固连的内螺纹圆头端盖、钢丝绳和金属滑球;所述内螺纹紧固外套筒与变内径夹持筒的外径螺纹连接,内螺纹圆头端盖与游丝对接端的外径螺纹连接;所述变内径夹持筒的外径侧壁上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匀地开设有至少三条平行于轴向的缺口。
所述变内径夹持筒的内侧壁为变径结构,设电缆线束的总体外径为K1,波纹软管的内径为K2,波纹软管的波纹间距为K3,游丝对接端的内径为L2,并设变内径夹持筒的最大内径为L3,最小内径为L4;则L3≥110%K1且70%K1 ≤L4≤85%K1。
设所述变内径夹持筒被内部电缆撑胀开时的最大外径为L1,则L2≤L1≤ 90%K2。
所述内螺纹紧固外套筒和内螺纹圆头端盖的外径均小于等于90%K2。
设金属滑球的直径为L5,则50%K1≤L5≤75%K1,且200%K3≤L5。
所述变内径夹持筒变径结构的内侧壁上设有细牙螺纹或环状的电缆防脱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53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