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密闭添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53025.3 | 申请日: | 202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93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刚;陈昌卫;李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隆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8/10 | 分类号: | B01J8/10;B01J4/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王晶莹 |
| 地址: | 25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催化剂 密闭 添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醚多元醇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密闭添加装置。所述的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密闭添加装置,包括加料斗、混料斗、反应釜、氮气置换管线和置换尾气管线;所述加料斗的顶部设有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口,底部出料口连接混料斗的顶部进料口;所述混料斗的上部一侧连接起始剂添加管线,底部出料口连接反应釜的顶部进料口,混料斗的底部出料口处还连接氮气置换管线,顶部还连接置换尾气管线。本实用新型的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密闭添加装置,将催化剂混合液在密封状态加入到反应釜中,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醚多元醇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密闭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是由起始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乙烷(E0)、环氧丙烷(PO)、环氧丁烷(B0)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聚合反应制得聚醚多元醇。大多数聚醚合成采用KOH催化,该工艺因催化剂用量大,必须进行繁琐的KOH的后处理流程,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较低,三废问题突出。
双金属催化剂是一种聚醚合成的新型催化剂,它催化效率高、用量少、产品不饱和度低,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后处理,无三废问题,相对于KOH催化剂有明显优势,目前这种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软泡聚醚生产工艺,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催化剂的添加主要是人工称量粉体双金属催化剂300-400g,再混入到基础聚醚中,人工搅拌均匀后倒入反应釜中。该加入方式不能密闭,在混合、搅拌、入釜的过程中,混入大量的空气,易造成聚醚氧化变质,而且还易造成反应釜氧含量超标,在聚合过程中因混入PO/EO等易燃易爆介质,高浓度氧气易引发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密闭添加装置,将催化剂混合液在密封状态加入到反应釜中,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密闭添加装置,包括加料斗、混料斗、反应釜、氮气置换管线和置换尾气管线;所述加料斗的顶部设有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口,底部出料口连接混料斗的顶部进料口;所述混料斗的上部一侧连接起始剂添加管线,底部出料口连接反应釜的顶部进料口,混料斗的底部出料口处还连接氮气置换管线,顶部还连接置换尾气管线。
所述混料斗的出料口与反应釜的进料口之间的垂直高度不小于3米,优选为3-5米。在该高度落差下,能够确保混料斗中的物料进入反应釜中。
所述加料斗和混料斗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采用密封方式,确保催化剂混合液在进料时处于密闭条件。加料斗的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口采用密封盖密封,只在添加催化剂混合液的时候打开;加料斗和混料斗的出料口采用阀门密封,优选地,加料斗的出料口处设有加料斗出料阀,混料斗的出料口处设有混料斗出料阀,起始剂添加管线设有起始剂进料阀。
所述氮气置换管线上设有氮气置换阀,所述置换尾气管线上设有置换尾气阀。通过氮气置换管线和置换尾气管线对混料斗内进行氮气置换,使物料加入时处于氮气氛围下,避免空气混入反应釜内造成聚醚氧化变质和氧含量超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所述反应釜的进料口处设有进料切断阀,反应釜的顶部连接排气管线。
所述聚醚多元醇催化密闭添加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聚醚多元醇生产过程中,先保持加料斗出料阀关闭,其余阀门打开,通过起始剂添加管线加入起始剂,起始剂经过混料斗进入反应釜中,当起始剂加入到指定量时,一般为进料量的1/3,关闭起始剂进料阀、进料切断阀,切断进料;将混料斗通过置换尾气阀泄至微正压,关闭混料斗出料阀,将催化剂混合液通过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口加入至加料斗中后,关闭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口,打开加料斗出料阀,将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到混料斗中,打开混料斗出料阀、进料切断阀,将催化剂混合液输送至反应釜中,通过氮气置换阀、置换尾气阀的开关对混料斗内进行氮气置换;当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完毕后,关闭加料斗出料阀,打开起始剂进料阀继续进起始剂,将残留在管线内的催化剂混合液加入反应釜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隆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隆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53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筒灯
- 下一篇:瓦楞纸生产用胶水烘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