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钢材用除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49923.1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99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曾琭;谢超;林波;周宏广;李忠伟;罗宇曦;李寰焜;胡瑶;罗成志;孙东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7/17;B24B41/00;C23G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一加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8 | 代理人: | 邓波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材 除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钢材用除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清理辊,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清理辊、第二清理辊、伸缩杆,对建筑钢材的上下表面进行同时除锈,减少除锈的时间,并且适用于不同厚度大小的建筑钢材,提高了除锈的效率,设置倒流箱与喷头,对建筑钢材的表面进行喷洒除锈剂,使第一清理辊与第二清理辊在进行除锈时更加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钢材用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腾飞而起。建筑过程中钢材的使用需求十分大,它是国家建设和实现四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其应用广泛、品种繁多,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钢材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四大板状的钢材长时间放置会有铁锈产生,在使用时需要对钢材表面的铁锈进行清洗,避免对钢材的使用质量造成影响。
如专利号为CN212192736U中介绍的一种用于建筑钢材除锈装置,虽然解决了除锈完毕后的建筑钢材质量较差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下列缺陷:
1、在对建筑钢材表面的铁锈除锈速度较慢,影响工作效率,并且会浪费较多的水资源。
2、无法对不同尺寸大小的建筑钢材进行除锈,在使用时受到了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钢材用除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材用除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清理辊,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清理辊;
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存液箱,所述存液箱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泵,所述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倒流箱,所述倒流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喷头;
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活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第一连接轴、旋转轴通过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皮带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连接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皮带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内底部且位于液压缸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送箱,所述传送箱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通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清理辊、第二清理辊的位置位于同一竖直方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送箱的上表面且位于通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网格板,所述网格板的位置位于喷头的正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清理辊与第二清理辊的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毛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49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顶灯通电连接结构及吸顶灯
- 下一篇:一种吸顶灯安装结构及吸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