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智能定位动态诱导疏散标志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47521.8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76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亮;郭笑妤;贾圆飞;何奇飞;郑军;陈静;黄志勇;谭正宇;李振华;杨萌;张瑞林;郑锐;肖维;周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13/04 | 分类号: | G09F13/04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赵彦栋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智能 定位 动态 诱导 疏散 标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智能定位动态诱导疏散标志,包括安装在隧道内壁的若干疏散标志灯箱,疏散标志灯箱包括箱体和带有动态疏散标志的透光箱盖,在透光箱盖内设有检测装置和灯带,箱体内设置控制系统、无线传输模块;检测装置、灯带、控制系统、无线传输模块与外接电源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设备,实现紧急情况下,隧道内的事故区段定位,通过网联技术,该隧道区段与平台的数据互联,实现高效快速的事故疏散、预警和播报,隧道内安装该智能疏散标志,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对司乘人员快速诱导疏散,保证人员生命安全、行车安全和路产路权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机电、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隧道疏散指示标志。
背景技术
隧道作为特殊的交通环境存在着比其它路段更多的安全隐患,一起比较小的隧道意外事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或演变为一场非常严重的灾害性事故。由于隧道的封闭性,紧急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逃生困难,必须依靠及时有效的外部救援和快速高效的疏散引导。因此,制订事前计划及应急预案,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疏散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趋度,隧道事件的起因和种类是比较多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事件发生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交通阻塞、延误或更大的事故,隧道应急救援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能自动、及时地检测到事件信息,快速地定位事故点、高效的事故疏散。
传统隧道疏散电光标志采用LED发光技术,主要用在隧道内,指示隧道安全的一种交通设施,是一种在光线较暗时能清楚辨认的带有一定图形、符号的光标志。布置间距为40米,版面指示该点与隧道洞口或横洞的方向与距离,隧道紧急状态下提供道路信息(如指示该点与洞口、行车横洞、行人横洞的距离与方向等),起到疏散人群和车辆的作用,保障隧道通行;目前,传统隧道疏散标志安装于隧道两侧墙上,均为静态信息显示,紧急情况时信息提示不明显,隧道内无法定位事故及情况发生位置,影响事故研判,同时疏散指示标志功能单一,无法实现网联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可靠高性能、能智能定位、全自动化实时监测的一种高速公路隧道疏散指示标志,该采用电光标志,设置于隧道两侧墙上,布置间距40米,版面动态指示该点与隧道洞口或横洞的方向与距离。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网联化技术,将本地化使用设备网联化。隧道内车辆经过时,两侧的疏散标志通过内置的车辆检测传感器,实时记录车辆经过状态,汽车驶出隧道时,后端平台会记录隧道行车汽车完整的经过轨迹。发生紧急情况时,紧急疏散标志内置的MCU会实时监测车检器信号,通过对比车辆检测信号的有无,确定隧道内紧急情况发生的位置。同时后端平台响应对应的疏散预案,通过MCU内置策略,控制疏散标志箭头灯带动态显示,诱导人员至最近的安全区域。设施正常模式下以低功耗模式运行,维持低电能消耗,实现持续稳定长时间的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智能定位动态诱导疏散标志,包括安装在隧道内壁的若干疏散标志灯箱,疏散标志灯箱包括箱体和带有动态疏散标志的透光箱盖,在透光箱盖内设有检测装置和灯带,箱体内设置控制系统、无线传输模块;检测装置、灯带、控制系统、无线传输模块与外接电源电路连接。
上述检测装置为车辆检测传感器。
上述控制系统为MCU控制单元。
上述疏散标志灯箱为多个设置于隧道两侧墙上且等距或不等距设置,疏散标志灯箱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互联,且与后端平台互联。
上述疏散标志灯箱设置于隧道两侧墙上且布置间距40-50米,疏散标志灯箱版面动态指示该点与隧道洞口或横洞的方向与距离。
上述疏散标志灯箱为三面立体拼装结构。
上述三面立体拼装结构包括中部凸板,在凸板两侧对称设有相对凸板倾斜的侧板,在凸板上设置有诱导人形图案,在侧板上设置有动态诱导箭头图案。
上述灯带为至少两个对称设置于透光盖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47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