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芯片减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41406.X | 申请日: | 2021-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00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冯雪;汪照贤;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4B37/10 | 分类号: | B24B37/10;B24B37/30;B24B37/34;B24B27/00;B24B29/02;B24B47/20;H01L21/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装置 | ||
1.一种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装置(10)和研磨装置,所述传送装置(10)上设有用于固定芯片(30)的固定件(11),所述研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件(11)远离所述传送装置(10)的一侧并用于对所述芯片(30)进行打磨,所述研磨装置包括研磨轮(20),所述研磨轮(20)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11)的表面在垂直于传送方向(F)的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研磨轮(20)包括粗研磨轮(21)、细研磨轮(22)以及抛光研磨轮(23),所述粗研磨轮(21)、所述细研磨轮(22)以及所述抛光研磨轮(23)的目数依次增大,所述粗研磨轮(21)、所述细研磨轮(22)以及所述抛光研磨轮(23)朝向所述传送方向(F)依次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轮(20)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11)的表面在垂直于传送方向(F)的方向上的间距为200-2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研磨轮(21)的表面、所述细研磨轮(22)的表面以及所述抛光研磨轮(23)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11)的表面在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F)的方向上的间距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研磨轮(21)的表面以及所述细研磨轮(22)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11)的表面在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F)的方向上的间距的减小梯度为50-7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研磨轮(22)的表面以及所述抛光研磨轮(23)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11)的表面在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F)的方向上的间距的减小梯度为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研磨轮(21)与所述细研磨轮(22)的目数差值为1500-55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研磨轮(22)与所述抛光研磨轮(23)的目数差值为2000-40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研磨轮(21)、所述细研磨轮(22)以及所述抛光研磨轮(23)均朝向所述传送方向(F)的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1)为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上设有吸气孔(1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片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孔(111)的数量为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414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