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电池组正负极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29055.0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85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曹炳养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德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3 | 分类号: | H01M50/503;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叶雪芳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池组 负极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组正负极连接件,包括壳体、导体、连接板及盖体。壳体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容置腔,容置腔贯穿壳体两端,导体形状适配于容置腔,导体通过卡接结构固定于容置腔内;导体包括背向设置有公头与母头,公头一端外露于壳体的端部。连接板围设在壳体外周,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盖体设置于壳体远离公头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组正负极连接件,装配十分的便捷省时省力,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组正负极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日益注重环保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的性能得到大力推广,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各个部件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组亦不例外。现有的动力电池的正负极连接件,将导体通过螺母固定在绝缘体上,因此存在螺母是否拧紧的安全问题,安装螺母的人工及时间浪费问题,螺母材料成本的问题。
有鉴于此,如何更加简便有效的生产安装电池正负极连接件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组正负极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电池正负极连接件组装时需要额外的螺母固而造成成本时效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正负极连接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贯穿所述壳体两端;
导体,所述导体形状适配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导体通过卡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体包括背向设置有公头与母头,所述公头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的端部;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围设在所述壳体外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公头的一端;
其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为第一端,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为第二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体与壳体的快速卡接,提高连接件的装配时效,实现省时省力省材料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母头外周向的凹槽及设置在壳体内周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卡接结构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圆周朝向其第一端方向设置有第一台面,所述凸块连接在所述第一台面上;其中,所述凸块的端部外露于第一端且朝向所述壳体的轴心延伸形成凸起,所述凸起适配于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台面至第一端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体的母头在向容置腔推进时,凸块向间隙方向避让,为导体的顺利通过形成顺畅的通道,起到省力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心线呈中心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凸块对导体的固定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公头与母头通过弧性连接面相连,其中,所述弧性连接面为凹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公头与母头交接处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公头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其中,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提高了连接板的强度,同时提供了安装孔的墙布,避免安装孔在使用中开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德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德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9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生态保护无人船
- 下一篇:一种跳绳及跳绳体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