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电力环境能量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28750.5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46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曹金;吴军;郑伟;谭千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伍零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7/32;H02G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力 环境 能量 转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电力环境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用于采集高压环境中磁场和噪声的能量采集单元、用于将能量采集单元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能信号的能量转换单元和用于存储电能信号的能量存储单元,所述能量采集单元包括线圈、用于绕制线圈的取能环和用于固定取能环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下壳体和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下壳体上且另一端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所述取能环包括置于上壳体内的上取能半环和置于下壳体内且与上取能半环共同构成取能环的下取能半环;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用于放置电缆的第一凹槽;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钩门朝下的钩部。采用上述结构其便于拆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量转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压电力环境能量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的高压电力环境其为高压环境,而信息采集设备所需的供电电压低。在智能电网的高压电力环境中,为了给各类信息采集设备供电,申请号为“201720335826.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电力环境能量转换装置”,其采用依次信号连接的能量采集单元、能量转换单元、能量采存储单元;能量采集单元采用线圈实现磁场采集端,采用陶瓷片实现噪声采集端。采用上述结构,在安装时,需要满足电网的要求即不断电操作。
现有为了不断电操作,其采用可拆卸挂钩结构将挂于电网中的某处,但是,采用现有的结构,其不便于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现有能量转换装置在不断电安装时不便于拆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力环境能量转换装置,其便于拆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电力环境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用于采集高压环境中磁场和噪声的能量采集单元、用于将能量采集单元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能信号的能量转换单元和用于存储电能信号的能量存储单元,所述能量采集单元包括线圈、用于绕制线圈的取能环和用于固定取能环的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下壳体和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下壳体上且另一端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所述取能环包括置于上壳体内的上取能半环和置于下壳体内且与上取能半环共同构成取能环的下取能半环;
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用于放置电缆的第一凹槽;
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钩门朝下的钩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所涉及的方位词,譬如上、下即指在正常使用时的方位词,即此处的朝下是指在正常使用时朝下。
本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现有能量转换装置的结构做了改进,即将外壳设置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在高压环境中,直接利用取能环取能,在下壳体上设置一钩门朝下的钩部,安装时,先将钩部钩于电缆上,在转动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另一端同时使电缆置于凹槽内即可。采用上述结构,其便于拆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能量转换单元和能量存储单元置于封装壳内,所述封装壳固定在下壳体上,所述封装壳上设置有与能量存储单元连接的供电接口。
采用封装壳实现能量转换单元和能量存储单元的封装,且在封装体上设置供电接口,便于直接向信号采集设备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封装壳上设置有供电接口防水结构。
本方案在封装壳上设置供电接口防水结构,可实现接口防水,提高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钩部的第二凹槽。
钩部作为安装时的临时固定结构,对其质量要求低,可降低成本。本方案在上壳体上设置第二凹槽实现钩部保护,在安装完成后实现钩部保护,可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下壳体和/或上壳体上设置有固定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伍零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伍零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8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