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20258.3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6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自力;潘俊;周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B08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王玲芳 |
地址: | 325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数据 控制 平台 支撑架 | ||
1.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箱门(2),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冷散热机构(3),所述水冷散热机构(3)主要由放置板(301)以及水冷散热的水冷管(304)、第一风机(306)和第二风机(307)组合而成;
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尘排风机构(4),所述防尘排风机构(4)主要由过滤网(404)以及防尘排风的防尘板(401)和排气管(402)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散热机构(3)包括放置板(301)、水箱(302)、水泵(303)、水冷管(304)、防尘仓(305)、第一风机(306)、第二风机(307)和翻板(308);
所述箱体(1)的内部均匀放置有放置板(301),所述放置板(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302),所述水箱(302)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水泵(303),所述放置板(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冷管(304),所述放置板(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仓(305),所述防尘仓(305)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机(306),所述防尘仓(305)的一端内壁对应第一风机(306)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307),所述防尘仓(305)的另一端嵌入安装有翻板(308);
所述第一风机(306)和第二风机(307)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市电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308)的长度小于放置板(301)长度,所述水箱(302)的形状和放置板(301)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04)的两端分别与水泵(30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所述水冷管(304)与水箱(302)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排风机构(4)包括防尘板(401)、排气管(402)、第三风机(403)、过滤网(404)和万象轮(405);
所述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尘板(401),所述箱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402),所述排气管(40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风机(403),所述排气管(40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网(404),所述箱体(1)的底端均匀固定安装有万象轮(405);
所述第三风机(40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市电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象轮(405)的外侧套接有橡胶套,所述防尘板(401)的倾斜角度为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控制平台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04)的孔径为0.5mm,所述过滤网(404)的直径和排气管(402)的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02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展示的流体动力学模型
- 下一篇:一种传送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