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眩板抗变形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17475.7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67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韦海涛;李军;赵鑫;陈应海;魏科;宋恒;李张宇;姚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眩板抗 变形 检测 装置 | ||
一种防眩板抗变形量检测装置,它包括防眩板固定装置、拉力机以及抗变形量检测机构,所述抗变形量检测机构包括固定柱、数显位移计、带屏显微镜以及螺杆机构;所述螺杆机构包括由螺杆和导向杆组成横向滑轨、手摇杆以及滑块;所述滑块内部设置螺纹,通过螺纹与螺杆相匹配组成螺旋传动;通过手摇杆控制螺杆转动实现滑块在横向滑轨上往复移动;所述数显位移计下方固定滑块上,带屏显微镜下方通过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滑块。本实用新型利用带屏显微镜和数显位移计相匹配确保了测量的准确性,通过螺杆机构螺旋传动实现带屏显微镜的横向移动无需额外进行手工测量操作,提高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板抗变形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防眩板是为解决对向车灯眩光,生产制造的安装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一种交通安全产品。多设置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上或护栏中间,也有一些设置在中央开口活动护栏上,从材质上分钢制防眩板、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等。从外观上分类,常见的有普通直板、反S形、仿浮雕防眩板、公路景观防眩板等。对于防眩板来说,其整体力学性能中抗变形量是一项重要检测参数。
其中防眩板整体力学性能中的抗变形量是重要检测参数。国标《防眩板》(GB/T24718-2009)中对于防眩板受力后抗变形量的检测,是通过测量试验前后防眩板顶端至操作台平面的投影差(S1-S0),再用投影差除以防眩板的高度计算得出。而国标中对防眩板的一般尺寸要求为高度介于700~1000mm,宽度介于80~250mm,厚度介于1.5~4mm,且形状多样,正是因多种防眩板形状的不规则以及尺寸的跨度大,导致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加大;并且对投影长度的测量也会因为照射光线方向出现偏差,同时投影装置也难以实现市场上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投影装置造成检测误差较大,一种代替投影法实现对防眩板抗变形量检测的装置是急需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眩板抗变形量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眩板抗变形量检测装置,它包括防眩板固定装置、拉力机以及抗变形量检测机构,所述抗变形量检测机构包括固定柱、数显位移计、带屏显微镜以及螺杆机构;所述固定柱面向防眩板的方向一侧伸出,螺杆机构下方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螺杆机构包括由螺杆和导向杆组成横向滑轨、手摇杆以及滑块;所述手摇杆转动螺杆,导向杆两侧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柱上;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板上,另一侧穿出固定板连接手摇杆;所述滑块内部设置螺纹,通过螺纹与螺杆相匹配组成螺旋传动;通过手摇杆控制螺杆转动实现滑块在横向滑轨上往复移动;所述数显位移计下方固定滑块上,带屏显微镜下方通过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滑块;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Z形杆、提升柱以及套杆;所述带屏显微镜下方套设在套杆内;所述套杆另一侧通过调节螺栓限位在提升柱上,通过调节螺栓控制套杆位于提升柱上的高度;所述提升柱下方固定在Z形杆上,Z形杆下方固定设置在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眩板固定装置包括防护栅栏、固定板以及防眩板夹具;防护栅栏下方固定,用于防护防眩板固定装置和抗变形量检测机构同时防止检测事故;固定板设置在防护栅栏内,上方通过螺栓固定防眩板;防眩板夹具包括两组和防眩板相匹配的内夹具和外夹具;内夹具和外夹具通过螺栓限位两者之间的距离实现对防眩板的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机包括拉力机构、定滑轮以及牵引线;所述拉力机构用于对牵引线施加定量荷载的拉力,定滑轮用于改变拉力方向;所述定滑轮固定在滑轮座上;所述滑轮座下方可拆卸的固定在拉力机构上;所述牵引线一侧连接拉力机构,另一侧连接防眩板夹具;所述牵引线对防眩板夹具的拉力方向垂直于防眩板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防眩板抗变形量检测装置的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将防眩板下方固定固定在上,滑轮座下方固定在拉力机构上,通过调节防眩板夹具的高度使得牵引线对防眩板夹具的拉力方向垂直于防眩板的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17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