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炒制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93741.7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5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崔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天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炒制机 | ||
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卧式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罐体的底部设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三角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由卧式罐体的一端插入后延伸至内部,所述搅拌轴上安装多根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包括弧形的翻炒板。该茶叶炒制机通过在搅拌轴上安装多根翻炒组件,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翻炒组件对卧式罐体内的茶叶进行翻炒,翻炒组件包括弧形的翻炒板,弧形的翻炒板能够更有利于茶叶的翻炒,整个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翻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炒茶,炒茶是杀青中的一种,也叫做炒青。主要目的是通过炒茶的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化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目前的炒茶工作,由工作人员手动进行翻炒,劳动强度大,并且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卧式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罐体的底部设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三角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由卧式罐体的一端插入后延伸至内部,所述搅拌轴上安装多根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包括弧形的翻炒板。
优选的,所述翻炒板上安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焊接安装在搅拌轴上。
优选的,所述翻炒组件的数量为8件,并且均匀分布在搅拌轴上。
优选的,所述卧式罐体上设有圆形的观察孔。
优选的,所述卧式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顶部设有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茶叶炒制机通过在搅拌轴上安装多根翻炒组件,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翻炒组件对卧式罐体内的茶叶进行翻炒,翻炒组件包括弧形的翻炒板,弧形的翻炒板能够更有利于茶叶的翻炒,整个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翻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炒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炒制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炒制机的翻炒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卧式罐体10,卧式罐体10的底部设有框架30,框架30的一侧设有三角形的支撑板31,支撑板31上安装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40,搅拌轴40由卧式罐体10的一端插入后延伸至内部,搅拌轴40上安装多根翻炒组件50,翻炒组件50包括弧形的翻炒板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天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市天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93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用的照明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料箱维护用电焊机的防过电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