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86517.5 | 申请日: | 2021-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37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冯云路;杨爱明;刘逢辰;吴东;张晟瑜;伍东升;吴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内镜下 使用 有效 取样 穿刺 器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包括带有倾斜穿刺头的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侧的外套管,控制穿刺针及外套管的操作部;操作部为管型操作部,操作部包括控制外套管移动的操作段一及控制穿刺针移动的操作段二及连接操作段一与操作段二的中间段;操作段一与中间段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与中间段也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内设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管转动的转动控制结构;并设置锁死转动控制结构控制动作的锁死结构。通过操作锁死结构的开闭,控制转动控制结构的动作,控制转动控制结构转动实现对穿刺针管的旋转动作,进而实现对前端穿刺针头的旋转控制,最终能够实现在最小的组织伤害前提下的组织取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声内镜时使用的超声穿刺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
背景技术
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超声内镜上设置有钳道,超声穿刺器械可以通过钳道进入到检查位置,超声穿刺器械带有外鞘管与穿刺针,当进入到检查位置附近时将穿刺针伸出,进行组织取样或者通过穿刺针的管路建立引流通道。现有的穿刺针有两种,一种是单斜面穿刺头,获取组织量少,但可以应用于建立引流通道;另一种是锯齿形穿刺头,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组织,但无法用于建立引流通道。
因此发明人提供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同时具有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组织以及用于建立引流通道两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
一种超声内镜下使用的有效取样穿刺器械,其包括带有倾斜穿刺头的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侧的外套管,控制穿刺针及外套管的操作部;操作部为管型操作部,操作部包括控制外套管移动的操作段一及控制穿刺针移动的操作段二及连接操作段一与操作段二的中间段;操作段一与中间段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二与中间段也为伸缩与锁死的组合方式;操作段一第一端连接外套管,第二端与中间段连接;操作段二第一端连接中间段,操作段二内设置实现后段穿刺针管与操作段二不发生相对位置移动变化的位置固定结构;穿刺针管通过操作段一,中间段与操作段二且经过长的外套管;穿刺针管后端从操作段一第二端伸出;操作段二内设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管转动的转动控制结构;并设置锁死转动控制结构控制动作的锁死结构。通过操作段一与中间段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外套管的前进与回撤的操作,并在调整好外套管位置后,通过操作段二与中间段的设置可以实现在对穿刺管针的伸出与缩回控制;通过操作锁死结构的开闭,控制转动控制结构的动作,控制转动控制结构转动实现对穿刺针管的旋转动作,进而实现对前端穿刺针头的旋转控制,进而实现了旋转取样的目的,能够实现在最小的组织伤害前提下的组织取样。
优选的,操作段一第二端伸入中间段第一端的移动腔一内,且在操作段一的第二端末端设置防脱环一,防脱环一与移动腔一紧密接触,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相对移动。
优选的,在操作段一的外侧设置尺寸,并在中间段上设置显示环一,显示环一对应尺寸位置设置显示缺口一,通过显示缺口一读取伸缩尺寸,方便了解外套管进入缩回情况。
优选的,在显示环一外侧设置锁死螺丝一,用于锁死位置关系。
优选的,在操作段一的第一端端头设置设置缺口,外套管的第一端设置伸入设置缺口的膨大环,并设置套在膨大环外侧锁死设置缺口与彭大环位置关系的锁死帽。
优选的,锁死帽外侧设置于钳道口吻合的纹路。
优选的,中间段第二端伸入操作段二的移动腔二内;且在中间段第二端末端设置防脱环二,防脱环二与移动腔二紧密接触,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相对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86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细分离器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工业大麻加工用烘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