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合海上风电的海底储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85414.7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7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锦龙智能钻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11 | 分类号: | F03D9/11;F03D9/34;F03D13/25;B65D90/0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刘小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太***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海上 海底 储油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合海上风电的海底储油系统,包括底座、支架、储油库、风力发电装置、操作平台、储能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铺设在海底;支架设置在底座上,向上延伸至海平面以上;储油库围绕支架设置在底座上;风力发电装置架设在支架顶端;操作平台围绕支架,架设在海平面上;储能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操作平台上;储能装置分别与储油库和风力发电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储油库、风力发电装置、储能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将操作平台和储油库围绕支架设置,相互固定,形成紧凑稳定的结构;将风力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进行储存、处理后提供给储油库使用,减少了对外界能源的依赖;充分利用海底区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海上油气开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结合海上风电的海底储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采油平台处理过的原油,可以通过海底管道运出,也可以先储存起来,通过穿梭油轮或油轮运走。
当采用船舶运输时,在开采过量或者开采量不足时,通常选择临时存储,在运输方便时再行运输。当需要进行临时存储时,构建传统的固态储油设备,建库的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较高,且存储、加温、抽取和回灌都需要大量能源,传统储油设备难以满足要求。
此外,当海上需要中转油库的情况下,传统的油库也难以满足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满足临时中转或者永久性中转的储油系统,克服传统油库不适合海底环境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结合海上风电的海底储油系统,包括底座1、支架2、储油库3、风力发电装置4、操作平台5、储能装置6和控制装置7,所述底座1铺设在海底;所述支架 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向上延伸至海平面以上;所述储油库3围绕所述支架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风力发电装置4架设在所述支架2顶端;所述操作平台5围绕所述支架2,架设在海平面上,位于所述储油库3和所述风力发电装置4之间;所述储能装置6和控制装置7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5上;所述储能装置6分别与所述储油库3 和所述风力发电装置4连接,用于储存来自风力发电装置4的电能,并将电能提供给储油库3使用;所述控制装置7分别与储油库3、风力发电装置4、储能装置6连接,用于控制储油库3、风力发电装置4、储能装置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库3设置有输油管道 31,所述输油管道31从所述储油库3延伸至所述操作平台5;所述储油库3的内腔设置有柔性隔膜32,将内腔分隔为油料仓和水仓,所述油料仓通过油料泵33与所述输油管道31连接,所述水仓通过水泵34连接储油库3外的海水,所述油料泵33和水泵34均为双向泵;所述油料泵33和水泵34分别与所述储能装置6连接;所述油料泵 33和水泵34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7连接;所述水泵34和所述油料泵33之间反向同步联锁,当所述油料泵33从所述油料仓抽取油料时,所述水泵34同时向所述水仓输送海水,当所述油料泵33向所述油料仓输送油料时,所述水泵34同时从所述水仓抽取海水,所述水泵34 和所述油料泵33的体积流量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库3的水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所述储能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7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库3包括多个单体储油罐,环绕所述支架2设置,相邻两个单体储油罐之间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隔膜32横向设置,使所述油料仓位于所述内腔的上部,所述水仓位于所述内腔的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库3的壳体为双层,内层和外层由连接筋连接,内层和外层之间填充淡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盐度计35和警报装置36,所述盐度计35插入到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用于监测所述淡水含盐量;所述警报装置36与所述盐度计35连接,用于当所述盐度计35的测量值达到预设的阈值时,所述警报装置36发出警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海底;所述底座1和所述储油库3之间通过钩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锦龙智能钻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锦龙智能钻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85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