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78399.3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12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冯静;苏娜;李玉强;黄文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A01G25/16;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广 |
地址: | 730099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灌木 增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包括进雨筒,所述进雨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的底部连接浇灌机构,所述进雨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集雨筒,所述集雨筒顶部与进雨筒底部固定连接接通。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控流机构,控流机构能够调节雨水流量的大小,从而满足灌木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不同需求,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浇灌机构,浇灌机构采用多方位摆动式设计,现有技术下位于角落位置的灌木常因为缺少雨水灌溉而死亡,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抽水机构,抽水机构能够将雷雨天气时的雨水收集,从而做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如一些蒿类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等。中国主要的灌木分布地区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在多雨天气时,灌木常因为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而在干旱天气时,灌木极易因为干燥缺水而死亡,除此之外,位于角落里和隐蔽处的灌木常因为未能接受到雨水而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包括进雨筒,所述进雨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的底部连接浇灌机构,所述进雨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构。
所述控流机构包括集雨筒,所述集雨筒顶部与进雨筒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集雨筒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集雨筒内部同轴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圆面位于定位槽内,并且所述转动板通过定位槽与集雨筒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同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转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外圆面与集雨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电机壳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集雨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电机壳的顶部并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能够为转动板的运转提供动力,所述电机壳起到第一电机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转动板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穿设孔,所述固定板和转动板各开设有四个穿设孔,开设于所述固定板的穿设孔均匀分布,开设于所述转动板的穿设孔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板的穿设孔与转动板的穿设孔能够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雨水流量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浇灌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安装板内部中间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顶部与集雨筒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第二限位槽顶部与第一限位槽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置有连轴杆和转动壳,所述转动壳顶部与连轴杆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底部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转动壳固定连接接通,所述转动壳能够绕连轴杆的轴线摆动,通过转动壳的摆动增加了雨水灌溉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连轴杆一端与第二限位槽左侧槽壁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限位槽右侧槽壁并延伸至安装板外部,延伸至所述安装板外部的连轴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连轴杆底部设置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一端穿过安装板右侧并延伸至安装板内部与安装板活动连接、另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递杆用于动力的传递,能够将电机的动力向转动壳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8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