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沉淀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76633.9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6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唐珍建;任成全;邱明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9/08;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王莹莹 |
地址: | 61004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沉淀设备,包括第一沉淀部和第二沉淀部,第一沉淀部包括第一沉淀腔、污水进口及排渣口,第一沉淀腔内设置有第一分离器件,第一分离器件包括斜管填料和/或斜板填料;第二沉淀部包括第二沉淀腔,第二沉淀腔设置于第一分离器件的上方,内设第二分离器件,第二分离器件包括水平管组件,水平管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沉淀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净水出口相连通;本设备,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一方面,使得水平管组件可以适用于高悬浮物含量的污水混凝沉淀领域,另一方面,通过水平管组件与斜管填料和/或斜板填料的配合,不仅使得二者可以互补,而且可以在确保高运行负荷的同时,达到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出水稳定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混凝沉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技术作为水处理领域中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是向含有悬浮固体颗粒或者胶体颗粒的废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充分混合后使胶体脱稳而互相凝聚,形成大块絮体,这些絮体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物,最后经过物理沉淀过程实现固液分离,并由此衍生出加载(加砂和加磁)沉淀,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沉淀作为混凝沉淀技术关键工序之一,直接决定了混凝沉淀工艺的成败。
目前,混凝沉淀工艺通常在混凝沉淀池中进行,由于存在排泥问题的症结(即,当污水中悬浮物含量过高时容易出现排泥不畅的问题),导致在现有的污水混凝沉淀技术领域中,通常不会使用水平管沉淀池(内设水平管组件或水平管填料)进行混凝沉淀,而通常是采用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内设斜管填料或斜板填料)进行混凝沉淀,例如,中国专利CN211570314 U公开的混凝反应沉淀池、中国专利CN 210933913 U公开的沉淀池以及中国专利CN 107758909 A公开的一种新型综合废水混凝反应沉淀池等,都是利用斜管或斜板达到沉淀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这种混凝沉淀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个矛盾,即,当混凝沉淀池的运行负荷(即沉淀池表面负荷)较大时,则会出现出水不稳定(即出水中SS和总磷波动很大)、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当混凝沉淀池的运行负荷较小时,则会出现占地面积大、沉降效率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要解决现有混凝沉淀工艺中的混凝沉淀池,运行负荷与出水效果相矛盾、与占地面积相矛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运行负荷高,但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出水稳定的混凝沉淀设备,主要构思为:
一种混凝沉淀设备,包括第一沉淀部,所述第一沉淀部包括第一沉淀腔、与所述第一沉淀腔相连通的污水进口以及与第一沉淀腔相连通的排渣口,所述第一沉淀腔内设置有第一分离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6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