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尘爆炸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76445.6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9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勇;李丹;黄家瑛;邱娇;邹杨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希豪 |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尘 爆炸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爆炸测试系统,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爆炸罐和粉尘罐,所述爆炸罐的表面设置有喷粉防护组件,所述爆炸罐的底部设置有出粉组件,所述喷粉防护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在爆炸罐内底壁的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爆炸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粉管,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且位于喷粉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喷粉管的内壁且位于配重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环。该粉尘爆炸测试系统,当爆炸发生时,防护挡板能够有效地将爆炸带来的冲击力拦截下来,完美避免了爆炸力对电磁单向阀的冲击,有效地延长了电磁单向阀的使用寿命,同理,通过顶柱堵塞出粉管,能够有效拦截爆炸力对隔膜泵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爆炸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粉尘爆炸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粉尘爆炸测试系统用于测试不同状态的粉尘在一定空间内燃烧爆炸产生的威力和伤害情况,通常在球形罐体内进行,粉尘称量好之后放入密闭粉尘罐,粉尘罐与球形罐相连,相互独立,再往粉尘罐中充气,打开按钮粉尘罐中气压激发单向阀单向进粉,进粉完成后点火燃烧,完成一次实验。
其中,喷粉装置是粉尘爆炸罐的核心部件,要求喷粉之时粉尘可以迅速进入球形罐体,但是进去之后就不能再逆向扩散,当前主要用单向电磁阀实现这一功能,但因点火爆炸产生非常大的气压电磁阀承受很大压力,因电磁阀造价昂贵,甚至需要进口,因此在单向阀后设置一个可闭合的机械挡板很有必要,可减轻其损伤的压力,当前虽然粉尘挡板应用较多,但普遍无法闭合,无法保护单向阀,且实验中常常发现粉尘灰聚集在此处,降低实验准确性,清理也较不便,另外,粉尘爆炸之后产生较多的粉尘灰和废气,每次点火爆炸试验之后必须清理之后才可以进行下次试验,当前装置一般需要外接空压机洗气或人工手持吸尘器处理,费时费力,非常不便,产生的废物中不少是碱性物质,在环境中有一定的腐蚀性,有时也需要收集起来去分析,未燃烧完全产生的废气也有一定毒性,用前述方法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对人体都有一定害处,故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粉尘爆炸测试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尘爆炸测试系统,具备对阀门保护性好,方便清理爆炸后的残留物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对阀门保护性好,方便清理爆炸后的残留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尘爆炸测试系统,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爆炸罐和粉尘罐,所述爆炸罐的表面设置有喷粉防护组件,所述爆炸罐的底部设置有出粉组件,所述喷粉防护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在爆炸罐内底壁的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爆炸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粉管,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且位于喷粉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喷粉管的内壁且位于配重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配重块的内部开设有通粉孔,喷粉管的表面且位于配重块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电磁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爆炸罐为圆球状,爆炸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口管,出口管的表面活动安装有检测器,检测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触板。
进一步,所述检测器的底部且位于出口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套接管,检测器通过套接管与出口管螺纹连接,接触板为弧形,接触板的俯视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所述爆炸罐的内底壁开设有与防护挡板对应的内嵌槽,内嵌槽和防护挡板均为弧形,防护挡板的厚度大于内嵌槽的厚度,内嵌槽的底部开设有与喷粉管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圆孔,通孔的直径大于活动杆的直径,喷粉管为不锈钢管,喷粉管与配重块滑动连接,配重块为圆柱形,配重块内部的通粉孔的数量为四个,通粉孔为圆台形,喷粉管远离爆炸罐的一端与粉尘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出粉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爆炸罐底部且位于喷粉管边侧的出粉管,出粉管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液压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柱,出粉管的边侧开设有抽粉孔,抽粉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抽粉管,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抽粉管固定连接的隔膜泵,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未经四川轻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6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