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地热井采集泵的管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66282.3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0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峰;徐峰;李成嵩;李朗;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0 | 分类号: | F16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地热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地热井采集泵的管体,包括:管体以及沿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体外壁上的连接带;连接带包括多个直线段和多个外凸于管体的弧形段,多个直线段和多个弧形段沿管体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直线段与相邻的弧形段连接,直线段与管体的外壁呈面接触连接,弧形段与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空隙,空隙用于容纳捆绑采集泵电缆的捆绑物穿过。实现对电缆更好的绑缚,避免捆绑物脱落造成采集泵烧毁事故,提高地热井采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井采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地热井采集泵的管体。
背景技术
地热井采集过程中,需要将采集泵下放到井中,管线与采集泵连接,进而通过采集泵及管线进行采集。通常通过捆绑物将采集泵的电缆捆绑到管线上,捆绑物容易意外脱落而落到井内,进而吸入采集泵的叶轮中造成烧毁采集泵电机的事故,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应用于地热井采集泵的管体,实现对电缆更好的绑缚,避免捆绑物脱落造成采集泵烧毁事故,提高地热井采集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地热井采集泵的管体,包括:管体以及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外壁上的连接带;
所述连接带包括多个直线段和多个外凸于所述管体的弧形段,多个所述直线段和多个所述弧形段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
所述直线段与相邻的所述弧形段连接,所述直线段与所述管体的外壁呈面接触连接,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用于容纳捆绑采集泵电缆的捆绑物穿过。
可选地,相邻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弧形段为一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带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可选地,所述管体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覆层、增强层及内衬层。
可选地,所述外覆层和所述内衬层均为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
可选地,所述增强层由涤纶长丝和芳纶长丝按正向斜纹编织而成。
可选地,所述直线段通过热固化方式与所述外覆层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弧形段呈半圆弧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管体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连接带,利用该应用于地热井采集泵的管体进行地热井集采时,可使地热井集采用的采集泵的电缆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管体上的多个弧形段及多个绑带对电缆进行绑缚固定,有利于地热井集采的进行,且电缆绑缚固定更牢固,不会出现捆绑物意外脱落而吸入叶轮中造成电机烧毁事故,提高地热井采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地热井采集泵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管体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662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