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性的结构安全监测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51293.4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7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陆义鹏;陈程;王磊;卢意;上官余颖;季磊;汤昌鸿;许桥伟;姜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科鉴定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创融蓝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6 | 代理人: | 羊淑梅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结构 安全 监测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结构安全监测用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槽座,所述箱体与限位槽座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箱盖,所述箱体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箱体顶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U形块,所述箱体内腔活动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顶部活动连接有全站仪,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该高稳定性的结构安全监测用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箱盖,当全站仪上升至箱体外时,将箱盖闭合,对箱体内部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左右,通过设置卡箍与支柱,通过卡箍与支柱之间的拆卸和安装,能够使检测装置调整位置更便捷,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结构安全监测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不断飞速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破土而出,在建筑工地施工时,出于对施工建筑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考虑,我们需要对建筑的结构安全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建筑工地监测时,我们常常会需要使用检测仪器对建筑进行测量,但现有的检测装置经常裸露在外面缺少有效的保护,而且安装拆卸不便,调整位置比较麻烦,不能起到很好的监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结构安全监测用检测装置,其具有便于拆卸安装和保护检测装置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稳定性的结构安全监测用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槽座,所述箱体与限位槽座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箱盖,所述箱体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箱体顶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U形块,所述箱体内腔活动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顶部活动连接有全站仪,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且两个凹槽内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第一销轴活动连接有卡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箍,通过卡箍与支柱的拆卸与安装,实现检测装置的快速拆装,方便检测装置移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包括两个支杆,所述支杆通过第一滑槽与箱体滑动连接,且两个支杆一侧均卡设有第二滑槽,且两个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顶部两侧均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连杆,且两个连杆一端均通过第三销轴铰接有卡块,且两个卡块的两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卡块通过滑块与支杆一侧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升降架,支杆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能够实现全站仪的快速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和支杆末端的横截面形状均为T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滑槽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T形,能够防止支杆晃动,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箱盖表面开设有半圆孔,且半圆孔半径与转轴半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箱盖表面开设半圆孔,当全站仪上升至箱体外时,将箱盖闭合,能够保持箱体内部清洁,并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的宽度与U形块的宽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卡块的宽度与U形块的宽度设为相同,能够使卡块完全契合U形块形成的卡槽,提高升降架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内可拆卸安装有支柱,且支柱底部固定连接有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柱底部设置刺钉,能够将支柱插入地面,提高支柱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科鉴定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建科鉴定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512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环卫清扫工具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毁式安全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