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用可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47729.2 | 申请日: | 2021-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46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祥兰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培养 植被 墙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可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包括绿化体,绿化体至少包括固定体,固定体包括墙面,墙面设置有多个连接体,墙面贴合有多个防水板,防水板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连接有装饰板,装饰板设置有插接体,防水板开设有一号槽,装饰板开设有二号槽,连接体连接有培植体,培植体包括培养箱,装饰板开设有安装槽,培养箱开设有培养仓,培养仓设置有聚水槽,聚水槽顶部设置有底板和顶板,顶板开设有豁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在墙面上培养植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可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由于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中的绿化面积逐渐减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应人民生活的需求,现需要一种可以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可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可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包括绿化体,所述绿化体至少包括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包括墙面,所述墙面表面设置有多个连接体,所述墙面表面贴合有多个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连接有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一侧表面相应设置有插接体,所述插接体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防水板四角开设有一号槽,所述装饰板四角开设有二号槽,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一号槽和所述二号槽内,所述连接体连接有培植体,所述培植体包括与所述连接体相连接的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装饰板表面相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培养箱底部凸起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培养箱内开设有培养仓,所述培养仓底部设置有聚水槽,所述聚水槽顶部依次设置有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开设有豁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箱一侧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一端开设有贯穿其表面的套接口,所述套接口内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中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套接口内与所述套接口套接配合,所述连接体相应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螺栓的末端位于所述连接槽内与所述连接槽相螺纹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螺栓中部表面设置有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所述二号槽卡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箱底部开设有引水口,所述引水口与所述聚水槽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饰板表面开设有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与所述引水口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开设有若干贯穿其表面的交流口,所述交流口为细小圆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箱开设有贯穿其表面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聚水槽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绿色建筑用可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中,通过设置有螺纹连接的连接槽、连接螺栓便于实现固定体与培植体的组合安装,便于植被的修剪,通过卡接配合的二号槽、卡接环可确保防水板、装饰板与墙面保持连接避免脱落。
2、该绿色建筑用可培养植被的墙体结构中,通过设置有集水槽可以将装饰板表面的水滴进行汇聚并流至引水口内,通过设置有交流口便于聚水槽内的水进入底板上方,通过设置有排水口可以将聚水槽内的水排出,避免聚水槽内的水堆积过多影响植被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绿化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墙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祥兰,未经陈祥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47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