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程勘察钻孔深度、标贯及动探测试数据自动获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44425.0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2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磊;马秉务;耿一然;王珂;李正平;路永平;蒙思宇;孙猛;侯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4 | 分类号: | E21B47/04;E21B7/00;E21B47/00;E21B49/00;E21B4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赖定珍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勘察 钻孔 深度 探测 数据 自动 获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勘察钻孔深度、标贯及动探测试数据自动获取装置,包括钻杆,所述钻杆两端分别连接有转动装置和钻头,所述钻杆侧壁抵接有转动机构,所述钻杆上下移动带动所述转动机构同步转动,所述转动机构上的计量仪器将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数据发送至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但钻孔数据获取准确,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获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勘察钻孔深度、标贯及动探测试数据自动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从人类社会发展到各行各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其工具、设备的创新。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五大责任主体之一,其本身属于技术服务行业。具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行业所做的实质性工作是揭露场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为后期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建设所需的第一手地质资料。钻探是最为常用的工程勘察手段,因此对于工程勘察行业,钻探机具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勘察报告的准确、客观性,进而影响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的科学合理性。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勘察行业的最常用的钻机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
目前全国也仅有几家大型的勘察单位开始着眼于勘察钻机的发展创新上,但是由于勘察单位的人员极少拥有机械、自动化等专业背景,导致多年来勘察钻机的技术水平,并未发生明显的提高。对于工程设备厂家,由于业务市场等需求,他们将主要的研发精力都放在了诸如旋挖钻机、吊车设备等大型施工机械,对工程勘察所使用的小型钻机及其使用工况的考虑微乎其微甚至全无;对于勘探设备生产厂家们,对于勘探钻机自动化提升和意识和能力也有限。这些方面造成目前勘察钻机技术水平过低,表现为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低、精确性低等,存在勘探班组操作复杂、易错且易造假的问题,对工程建设一手地勘资料的准确、客观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工程勘察勘探过程中最常用的为泥浆护壁旋转钻机,勘探过程中,此类钻机最重要的两项功能是:第一钻机向下旋转钻进以揭露场地地下岩层、土层信息,并采取岩土试样;第二根据技术要求在一定深度内进行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勘察外业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勘察工程师对地层性质的判断,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影响项目总投资费用。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来发一种工程勘察钻孔深度、标贯及动探测试数据自动获取装置,不但钻孔数据获取准确,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勘察钻孔深度、标贯及动探测试数据自动获取装置,不但钻孔数据获取准确,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程勘察钻孔深度、标贯及动探测试数据自动获取装置,包括钻杆,所述钻杆两端分别连接有转动装置和钻头,所述钻杆侧壁抵接有转动机构,所述钻杆上下移动带动所述转动机构同步转动,所述转动机构上的计量仪器将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数据发送至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钻杆上下移动带动转动机构同步转动,将上下移动的距离转换成滚动周长,转动机构上的计量仪器将数据同步传输至控制装置中,快速检测出钻孔深度,可实现工程勘察钻孔深度、贯标和动探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多个均匀安装在转动杆上的锯齿滚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锯齿滚轮的锯齿朝向不同的方向,所述锯齿滚轮与所述钻杆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强度锯齿形滚轮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至于因泥浆过多使得滚轮直径变化,锯齿形滚轮与钻杆之间接触紧密,且高强度的锯齿形滚轮也能够经久耐磨。
进一步,所述转动杆安装在支撑件上,且所述支撑件侧壁安装有所述计量仪器,所述转动杆端部与所述计量仪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计量仪器用于采集转动杆的转动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时时发送至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44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