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轮结构及其适用的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39534.3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99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楯成;陈世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2;F04D29/58;F04D2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结构 及其 适用 风扇 | ||
本案提供一种叶轮结构及其适用的风扇。叶轮结构,包括轮谷、多个扇叶以及多个内叶。轮谷包括顶侧、底侧、开口、孔洞以及容置空间。顶侧与底侧于空间上彼此相对,开口位于底侧,且开口连通至容置空间,孔洞贯穿设置于顶侧,且孔洞连通至该容置空间。轮谷组配连接一转轴,且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多个环设于轮谷的容置空间内,其中轮谷以转轴为中心转动时,带动多个内叶转动形成一气流,气流由孔洞通过容置空间,并由开口排出。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风扇,尤指一种叶轮结构及其适用的风扇,以提升风扇马达的散热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离心式风扇的主要元件由壳体、叶轮及马达所组成,马达位于叶轮内部转动叶轮,使空气流经壳体内部形成的流道而产生风量。由于风扇运转过程中,马达内部的绕线圈会持续产生热量。为了避免马达内部温度过热而影响性能,现行常用的散热方式是于叶轮的轮谷上设置孔洞,以使马达内部的热量可透过孔洞来降温。然而,以蜗型风扇为例,由入风口进入风扇的气流大部分被叶片带动沿流道流动,难以透过设置于入风口处的孔洞形成气流,因此无法有效提升马达的散热效果。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叶轮结构及其适用的风扇,以提升风扇马达的散热效果,并解决习知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结构及其适用的风扇,以提升风扇马达的散热效果。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结构及其适用的风扇。通过将孔洞以及多个内叶分别设置于轮谷的顶侧以及底侧,于叶轮结构受驱动而带动内叶转动时,可形成一气流由顶侧的孔洞流向底侧。当叶轮结构结合磁石与转轴架构为例如蜗型风扇的转子组件时,定子组件中的绕线圈以及硅钢片于组装后位轮谷的顶侧以及底侧之间,则叶轮结构的内叶形成的气流即可由孔洞,通过定子组件的绕线圈以及硅钢片而由轮谷的底侧排出,达到提升风扇马达的散热效果。
本案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结构及其适用的风扇。叶轮结构的多个内叶环设于轮谷的内壁面,且自底侧开口的外周缘向内延伸。每一内叶与固定磁石的环状部维持足够的间隔距离,且内叶于轮谷以及固定磁石的环状部之间还具有足够的内缘高度,确保内叶转动时可形成自顶侧孔洞导向底侧开口的气流。另一方面,内叶的形状呈与扇叶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更进一步提升内叶形成的气流对定子组件散热的效果。
为达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叶轮结构,包括轮谷、多个扇叶以及多个内叶。轮谷包括顶侧、底侧、开口、孔洞以及容置空间。顶侧与底侧于空间上彼此相对,开口位于底侧,且开口连通至容置空间,孔洞贯穿设置于顶侧,且孔洞连通至容置空间。轮谷组配连接转轴,且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多个内叶环设于轮谷的容置空间内,其中轮谷以转轴为中心转动时,带动多个内叶转动形成一气流,气流由孔洞通过容置空间,并由开口排出。
于一实施例中,轮谷还包括环状部,环状部由顶侧的周缘朝容置空间延伸,转轴通过环状部的中心,轮谷以转轴为中心转动时,气流通过环状部以及容置空间。
于一实施例中,容置空间还容置有一磁石,磁石环设于环状部的内壁面,转轴沿环状部的中心设置,且连接至顶侧,磁石、转轴以及叶轮结构形成一转子组件。
于一实施例中,轮谷的外周缘与转轴的中心之间具有一第一外缘半径,环状部的外周缘与转轴的中心之间具有一第二外缘半径,内叶至环状部具有一间隔距离,间隔距离为第一外缘半径与第二外缘半径的差值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于一实施例中,内叶的数量为2N+1个,N为整数且大于或等于2。
于一实施例中,轮谷具有一外缘高度,叶轮结构具有一叶轮高度,内叶具有一内缘高度,内缘高度小于叶轮高度,且内缘高度大于外缘高度。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孔洞包括多个孔洞,多个孔洞以转轴为中心,等距环设于轮谷的顶侧。
于一实施例中,叶轮结构还包括多个扇叶,环设于轮谷的外周缘,内叶呈与扇叶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39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矿山环保用扬尘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沥水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