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疗体表定位测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36421.8 | 申请日: | 202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53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聪;伍锐;许文伟;杨波;蓝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周业飞 |
| 地址: | 51012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疗 体表 定位 测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疗体表定位测控装置,包括:控制模组,用于调取和储存患者进行CT或EPID定位后的照射野数据;液晶屏,设置于射野模拟灯的出光方向上,且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用于显示控制模组调取出来的照射野数据,从而使射野模拟灯出光后,液晶屏上的照射野数据阻挡出光光线,以在患者的皮肤投影出照射野图形;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照射野图形的位置参考点,获取靶区标记点;摄像头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用于在每次放射治疗前拍摄靶区标记点,获取靶区标记点的坐标数据,并传输给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通过在每次放射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照射野数据与靶区标记点的坐标数据,以判断患者的放疗部位是否出现校验超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测控仪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放疗体表定位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医学放射治疗领域,体位可重复性是放射治疗非常关键的环节,患者应尽量采取舒适、重复性好且能满足治疗需要的体位,尽可能使用一些体位固定装置(如温塑面罩、体位固定垫、体架等)。这些体位固定装置和加速器治疗机房内的三向激光灯一起,组成了三维空间定位坐标系,以保证加速器照射靶区和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软件规划靶区的一致性。
在临床实践中,放射治疗疗程相对比较长,放疗通常每天一次,每周治疗5天,周六、日休息,以利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恢复。放射治疗整个疗程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位置和范围、治疗的目的、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需时5-7周。在此期间,如果遇到患者发热等情况,导致疗程中途暂停,则整个疗程时间就会更长。
由于患者的身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会有较大消耗,导致体形的变化,通常是变瘦,但亦有个别患者因为水肿等原因而体形膨胀。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患者体形的变化对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导致加速器实际照射靶区与TPS软件规划的目标靶区不一致,进而造成较大的放疗误差,可能伤及OAR器官(Organ At Risk,放疗危及器官,指放疗区域周边的正常器官),最终背离了“最大放射治疗剂量”和“最小伤害”的理想平衡状态。
目前放疗的定位方法是:通过CT或EPID或者模拟定位机定位后,在患者的体位固定装置(如温塑面罩、体位固定垫、体架等)上画特殊的记号线作为“照射靶区标记”,为放疗过程中患者重复摆位做标识。但诸如此类定位标识,都建立在患者外部的体位固定装置上,它们无法解决患者本身体形的局部变化对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要评估或者消除这种影响,只能再次通过CT或EPID或者模拟定位机重新进行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便捷地进行体型定位验证的放疗体表定位测控装置,用于在每次加速器治疗床摆位之后且出束之前,准确地、高效地判断患者治疗区域形体变形量是否超出了误差许可,具有有效避免了让体形变化不明显的患者浪费治疗时间和增加治疗成本去重新CT或EPID定位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放疗体表定位测控装置,所述放疗体表定位测控装置安装于放疗直线加速器小机头机架上,且位于射野模拟灯的出光方向上,包括:
控制模组,用于调取和储存患者进行CT或EPID定位后的照射野数据;
液晶屏,设置于射野模拟灯的出光方向上,且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用于显示控制模组调取出来的照射野数据,从而使射野模拟灯出光后,液晶屏上的照射野数据阻挡出光光线,以在患者的皮肤投影出照射野图形;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照射野图形的位置参考点,获取靶区标记点;
摄像头组,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用于在每次放射治疗前拍摄靶区标记点,获取靶区标记点的坐标数据,并传输给控制模组;
所述控制模组通过在每次放射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照射野数据与靶区标记点的坐标数据,以判断患者的放疗部位是否出现校验超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364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组合式导风罩
- 下一篇:一种高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及智能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