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34485.4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52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张云龙;李影;康彦龙;朱静;谷南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 |
代理公司: | 宿州市万硕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1 | 代理人: | 许秀惠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复合材料 回收 降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属于复合材料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以及壳体上方设置的顶盖,顶盖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壳,过滤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内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转轴固定在过滤壳的底部,驱动电机的两侧安装有两个热风机,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底座顶板,底座顶板上安装有破碎柱,破碎柱上安装有多个破碎桨。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工序合在一起,工序简单,提高工作效率,边转动边烘干,使复合材料受热均匀,提高烘干速度,优化烘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降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属于复合材料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纤维属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自商品化以来,应用范围己从最初的航空航天、军事部门逐渐向民用领域渗透,目前己扩展到整个工业民用的多种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方法可分为填埋、焚烧、粉碎、分离四种,目前虽然填埋是最便宜的处理选择,但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不能生物降解,填埋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最终将会被禁止使用,欧盟多数成员国2004年都颁布了法律,禁止复合材料的填埋处理,焚烧作为过去常用的处理方法,其回收方法及设备简单,投入成本少,通过焚烧可以获得能量,但焚烧过程中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避免填埋和焚烧等处理方法的缺点,目前开发了一些新的技术,其中通过热分解、溶剂分解以及超临界流体分解等技术进行CF与树脂分离的材料回收方法最具吸引力。
而现有的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要先切割、清洗、烘干、溶解分开进行,工序太过复杂,浪费人力且烘干速度慢、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工序太过复杂,浪费人力且烘干速度慢、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壳,所述过滤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过滤壳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侧安装有两个热风机,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底座顶板,所述底座顶板上安装有破碎柱,所述破碎柱上安装有多个破碎桨。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安装有操作面板。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四周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注水口。
优选的,所述注水口的下方设有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过滤壳上设置有多个滤水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气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板的下方设置有遮孔板,所述遮孔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通过设置壳体和破碎桨以及驱动电机和热风机,将切割、清洗、烘干和降解四道工序在一个设备进行,避免来回更换设备,工序简单,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在壳体内对复合材料进行边转动边烘干,使复合材料受热均匀,提高烘干速度,优化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壳体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废弃复合材料回收降解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壳体和过滤壳平面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未经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344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路脱落检测装置及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市政管网湿地淤泥再生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