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23549.0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54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艳凤;尤悦丘;张顺;郑卫鑫;鲁志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58;H01M50/2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冷板 组件 电池 汽车 | ||
本申请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及汽车,包括第一复合材料板、聚氨酯泡沫铝板、第二复合材料板及液冷板,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夹设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板与第二复合材料板之间,所述液冷板贴附在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的背离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的一侧表面;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包括泡沫铝板及填充所述泡沫铝板的孔洞的聚氨酯发泡体。本申请的液冷板组件,聚氨酯泡沫铝板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使得液冷板组件整体抗冲击、吸能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从而对电池包内部的模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使液冷板组件整体的电磁屏蔽性能和隔音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可代替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电池包的内部温度直接影响其安全性,进而影响到整车的使用安全。为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需要控制内部结构温度,因此,增加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显得至关重要。通常会在电池模组中安装液冷板,并向液冷板中注入液体,来为电芯散热,液冷板实际工作温度为10~20℃,利用循环流动的液冷剂带走热量,冷却电池来达到散热的目的。液冷板的使用,对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提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但现有的液冷板抗冲击和吸能性一般,在振动工况和冲击工况下,电池包内部的电池模组受到较大冲击,对电池包内部的电池模组的保护作用较弱,可能由于液冷板形变量过大导致用于连接电池模组和液冷板的导热胶拉裂,从而使得电池模组与液冷板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液冷板对电池包内部的电池模组的保护作用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包括第一复合材料板、聚氨酯泡沫铝板、第二复合材料板及液冷板,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夹设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板与第二复合材料板之间,所述液冷板贴附在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的背离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的一侧表面;
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包括泡沫铝板及填充所述泡沫铝板的孔洞的聚氨酯发泡体。
可选地,所述聚氨酯发泡体完全容纳于所述泡沫铝板的孔洞内。
可选地,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的碰撞阻尼率大于80%。
可选地,所述聚氨酯泡沫铝板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板及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粘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板为碳纤维板,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为玻纤板。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贴合固定,所述第二层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层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的一侧表面,以在所述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之间形成液冷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层板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层板上,多个所述凸起结构的间隙形成所述液冷流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板组件,聚氨酯泡沫铝板夹设在第一复合材料板与第二复合材料板之间,液冷板贴附在第二复合材料板的背离聚氨酯泡沫铝板的一侧表面,相较一般的聚氨酯发泡体,一定厚度的聚氨酯泡沫铝板的碰撞阻尼率可达80%以上,聚氨酯泡沫铝板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使得液冷板组件整体抗冲击、吸能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从而对电池包内部的模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使液冷板组件整体的电磁屏蔽性能和隔音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托盘及上述的液冷板组件,所述液冷板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托盘上。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的边缘通过胶黏剂和螺栓连接在所述托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23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