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动释压氢能源储气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20249.7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0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亭;任加新;许世伟;赵先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安盛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7 | 分类号: | B60K15/07;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广州人才汇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3 | 代理人: | 袁翔 |
地址: | 27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自动 释压氢 能源 储气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动释压氢能源储气瓶,属于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瓶体和连接管,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瓶体的一端,且瓶体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储存腔和释压腔,储存腔与释压腔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释压阀,且释压阀的出气端固定安装有汽笛,且汽笛位于释压腔的内部,通过在储存腔的内部安装圆盘且在圆盘上开设有圆孔,进而避免在车辆行走时,导致氢能源在储存腔内部晃动幅度过大,导致压力增高,通过释压阀,当储存腔内部压力过高时,将氢能排放至释压腔的内部,且通过汽笛报警,便于释压,且通过输送泵,便于在压力降低后,将释压腔内部的氢能重新抽入到储存腔的内部,进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气瓶,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动释压氢能源储气瓶,属于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利用氢能的进行驱动的汽车也逐渐出现在市场上,在氢气使用时,由于氢气在燃烧后产生水,极大的降低污染,但在氢能的使用时,由于氢能的易燃易爆特性,需要使用到氢能储气瓶对氢能进行储存,但在储存时,由于汽车在行走时的抖动或外部的温度变化,会使得储气瓶内部压力增大,进而需要对储气瓶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危险,但现在的氢能储气瓶在使用时,存在不便于进行调节和在调节后氢气无法进行再次利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动释压氢能源储气瓶,能够便于对储气腔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且便于对调节后的氢气进行再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动释压氢能源储气瓶,包括瓶体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瓶体的一端,且所述瓶体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储存腔和释压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储存腔相连通,且所述储存腔与所述释压腔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释压阀,且所述释压阀的出气端固定安装有汽笛,且所述汽笛位于所述释压腔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安装,所述瓶体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为了鉴于对所述连通管进行安装,使得高压氢气从所述储存腔进入到所述释压腔的内部,所述瓶体的内部开设有通透孔,所述连通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通透孔的内部,且所述释压阀位于所述释压腔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在晃动时,导致氢能晃动幅度过大,所述储存腔的内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圆盘,且所述圆盘上均匀开设有圆孔。
优选的,为了便于所述储存腔和所述释压腔相连通,所述瓶体的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储存腔和所述释压腔相连通,所述通孔之间固定安装有输送管。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所述释压腔内部的氢能输送至所述储存腔的内部,所述输送管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输送泵。
优选的,为了便于监测所述释压腔和所述储存腔内部的压力变化,所述输送管上位于所述输送泵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且所述第一压力表与所述释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压力表与所述储存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存腔的内部安装圆盘且在圆盘上开设有圆孔,进而避免在车辆行走时,导致氢能源在储存腔内部晃动幅度过大,导致压力增高,且通过释压阀,当储存腔内部压力过高时,将氢能排放至释压腔的内部,且通过汽笛报警,便于释压,且通过输送泵,便于在压力降低后,将释压腔内部的氢能重新抽入到储存腔的内部,进行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安盛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安盛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20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干烧感温探头、防干烧装置及灶具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后钢板弹簧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