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头出极耳电芯折叠折极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18540.0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41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华;耿三亭;邓森耀;袁德鹏;白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好品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1D43/00;B21D55/00;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刘露露 |
地址: | 516223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头 出极耳电芯 折叠 折极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头出极耳电芯折叠折极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可拆卸式安装有两组立板,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两组压合块,两组所述立板分别贴合于两组压合块的表面,两组所述立板相对的一面安装有第一气缸。通过电池放置槽和压条的设置能够将电池在工作台的表面进行放置,并通过压合机构对电池进行固定,通过两组第一气缸下压,带动电池的极耳在折板的顶部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对极耳的折叠,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折叠,能够使最终产品更加统一,而且防止人工折极耳给电池的安全性能带来隐患,并且缓冲组件能够在固定板下压时进行缓冲,从而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头出极耳电芯折叠折极耳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分为三种材料,电池的正极使用铝材料,负极使用镍材料,负极也有铜镀镍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
双头出电池在生产出来后需要对电池两端的极耳进行折叠,现有的双头出电池折极耳的方法多为手工折极耳,手工折叠的极耳没有成形角度,会对双头出电池的安全性能造成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头出极耳电芯折叠折极耳装置,通过压合机构将电池固定在电池放置槽内部,通过两组第一气缸下压,将电池的极耳在折板的顶部进行折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头出极耳电芯折叠折极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可拆卸式安装有两组立板,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两组压合块,两组所述立板分别贴合于两组压合块的表面,两组所述立板相对的一面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压合块的正上方,所述压合块的侧壁粘接有折板;
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开设有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的内壁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有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二气缸和橡胶压块,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贴合于工作台的侧壁,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通过缓冲组件安装有压合块,所述橡胶压块的顶部设置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杆、插块、第二缓冲杆和弹簧,所述第一缓冲杆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缓冲杆插接于第一缓冲杆的内部,所述第一缓冲杆内腔的底部和第二缓冲杆的底部焊接有插块,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接于两组插块的外壁,所述第一缓冲杆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板的内部,所述第二缓冲杆可拆卸式安装于橡胶压块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的外壁开设有螺纹部,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和橡胶压块的表面开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杆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二缓冲杆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的底部与第二挡边的顶部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边贴合于第二缓冲杆的外壁,所述第二挡边贴合于第一缓冲杆的内壁,所述第一挡边与第二挡边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立板通过安装脚、通孔和螺钉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电池放置槽和压条的设置能够将电池在工作台的表面进行放置,并通过压合机构对电池进行固定,通过两组第一气缸下压,带动电池的极耳在折板的顶部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对极耳的折叠,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折叠,能够使最终产品更加统一,而且防止人工折极耳给电池的安全性能带来隐患,并且缓冲组件能够在固定板下压时进行缓冲,从而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好品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好品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18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式执手
- 下一篇:一种易于进线的电缆安装运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