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扩压器及具有该扩压器的压缩机、空调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17192.5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1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腾;陈玉辉;谭超;钟瑞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04D29/58;F04D27/00;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压器 具有 压缩机 调和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压器及具有该扩压器的压缩机、空调和汽车。其中所述的扩压器,包括扩压器本体。该扩压器本体内设有降低该扩压器本体传热速度的隔热结构:真空腔和/或冷却流道。通过在压缩机的扩压器本体内设置隔热结构,可降低扩压器的传热速度,能够有效阻止压缩机压缩介质的高温传递至电机内部,确保电机处于良好的工况运行,能有效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合理的控制真空机与压缩机开启与停止的顺序,还可以提升隔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可隔热的扩压器及具有该扩压器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和汽车。
背景技术
蒸汽是工业动力之源,除了电厂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发电以外,蒸汽多用于蒸发浓缩系统中。蒸发浓缩是工业中常见的一个环节,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氯碱、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各类工业生产中。在蒸发浓缩系统中,多使用电锅炉产生蒸汽,蒸汽温度一般在110-150℃范围内,最高可达200℃,经过蒸发器后的废汽需要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再回到锅炉内。用电锅炉产生蒸汽的成本高,且随着节能环保的要求和蒸汽价格的飞速上涨,蒸发浓缩过程的能耗使得广大企业成本急剧增大。如何节约蒸汽成本、提高供热效率,是当前使用蒸发浓缩的行业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采用蒸汽压缩机代替电锅炉产生蒸汽是一种新型的方式。蒸汽压缩机的作用是将低压(或低温)蒸汽进行加压升温,以达到工艺或者工程所需的温度和压力要求。根据不同的需求压缩机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一般常见的有罗茨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其中罗茨式压缩机容积式压缩机,其特点是运行范围广,但运行转速低,压比小,提供的蒸气温度有限;离心式压缩机为速度式压缩机,其特点是运行范围小,但运行转速高,压比高、流量大,常用于产生120℃以上的蒸汽。但是高速运行的压缩机的电机,工作温度较高,电机则处于不良的工况运行,日久就会降低蒸汽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高速运行的压缩机的电机工作温度高,电机运行工况不良,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的缺陷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高速运行的压缩机的电机工作温度高,电机运行工况不良,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扩压器以及具有该扩压器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和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扩压器,包括扩压器本体,该扩压器本体内设有降低扩压器本体传热速度的隔热结构。
较优的,所述隔热结构为设有排气口的真空腔和/或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出口的冷却液流道。
优选的,所述的真空腔为环绕所述扩压器本体的环形腔体。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设于所述真空腔两侧的扩压器本体内的环形冷却液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液流道为多条径向展开呈同心圆分布的冷却液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相隔180°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所述的可隔热的扩压器,与所述真空腔连接的真空度检测仪以及抽真空和控制系统;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连通的供水机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所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所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心式压缩机的扩压器本体内设置真空腔和/或冷却流道,可降低扩压器两侧面的传热速度。即通过可调的真空腔的真空度,以保证隔热效果。通过冷却也流道和真空腔结构,可以将传递至电机的热辐射量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结构能够有效阻止压缩机压缩介质的高温传递至电机内部,确保电机处于良好的工况运行,能有效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合理的控制真空机与压缩机开启与停止的顺序,还可以提升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实施例---双级离心式蒸气压缩机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171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