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油化工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11640.0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12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34 | 
| 代理公司: | 池州市卓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1 | 代理人: | 徐雪 | 
| 地址: | 629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化工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油化工油水分离装置,涉及石油化工油水分离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通入含油污水的进水管,所述主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含油污水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沉淀箱。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含油污水通过进水管送入到过滤组件中,对含油污水进行过滤,避免固体颗粒对后续油水分离的影响,提高使用效果,通过过水管让过滤后的含油污水均进入到沉淀箱内部通过重力来进行油水分离,油液由于密度较轻会浮在上层,通过抽油管连通外接管道抽出油液,然后使用吸附组件对上层剩余的油液再次进行收集,让油水分离的更彻底,能够更好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油水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化工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是在经济发展和持续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经济的发展程度越高,对石油的依赖及需求越大。在石油生产和炼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仅我国每年就会产生几十亿吨的含油污水。产生含油污水的行业很多,例如:石油及相关工业,油品的储存及运输、油轮或输油管线泄露事故、车船清洗、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含油污水。含油污水导致的油污染对环境和生态危害极大。
在进行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时,很多都采用重力分离处理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油水重力的差别来实现分离,但是在抽取分离出来的上层浮油时为了避免水的混合很难抽取干净,让含油污水中仍然存在很多油液,而且含油污水中存在固体颗粒也影响油液分离效果,需要一种新型的石油化工油水分离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油化工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油化工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通入含油污水的进水管,所述主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含油污水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沉淀箱,所述过滤组件和沉淀箱之间设置有过水管,所述沉淀箱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外接管道抽取油液的抽油管,所述沉淀箱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吸附剩余油液的吸附组件,所述沉淀箱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主箱体内侧壁一端的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过滤板,所述过滤箱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插接过滤板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上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位于卡槽的一侧,所述插杆远离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过滤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插接插杆的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沉淀箱上端的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靠近沉淀箱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下端相对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绕滑杆,若干个所述绕滑杆均水平对齐设置,两个所述挡板的上端相对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和绕滑杆的外侧壁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远离绕滑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吸附浮油的吸油棉。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远离绕滑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杆上贯穿开设有用于螺纹杆滑动的长槽,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两个所述螺栓分别位于支撑杆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箱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窗。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箱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观察窗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含油污水通过进水管送入到过滤组件中,对含油污水进行过滤,避免固体颗粒对后续油水分离的影响,提高使用效果,通过过水管让过滤后的含油污水均进入到沉淀箱内部通过重力来进行油水分离,油液由于密度较轻会浮在上层,通过抽油管连通外接管道抽出油液,然后使用吸附组件对上层剩余的油液再次进行收集,让油水分离的更彻底,能够更好的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11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