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加载式中速磨煤机永磁阻尼防撞击减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08407.7 | 申请日: | 202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6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范庆伟;晋中华;敬小磊;张锋;赵军旗;刘洋;时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F16F6/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加载 中速 磨煤机 永磁 阻尼 撞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加载式中速磨煤机永磁阻尼防撞击减振装置,包括液压油缸、上部密封器、拉杆、动磁极及静磁极;拉杆的下端经液压油缸的顶部开口插入于液压油缸内,且拉杆的下端与挡板相连接,且拉杆与液压油缸的顶部开口之间设置有上部密封器,挡板与液压油缸的顶部之间填充有液压油,挡板的下表面与动磁极连接,静磁极设置于液压油缸底部的内侧面上,静磁极与动磁极之间相斥,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及稳定性高的特点,同时工作中不会消耗能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加载式中速磨煤机永磁阻尼防撞击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燃煤火力发电无论是在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方面均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对于燃煤火力发电技术而言,制粉系统是锅炉系统非常重要的辅机设备之一,而磨煤机则是制粉系统的核心设备。
我国的磨煤机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之后经过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发展过程,如今已完全实现国产化。中速磨煤机的加载方式主要包括液压加载和弹簧加载两种形式,对于液压加载式的磨煤机,其磨辊与磨盘之间的压力依靠液压加载系统通过拉杆传递。在原煤磨制过程中当出现煤层厚度较厚时,会短时提升磨辊,导致液压加载系统油缸内压力油溢流。而当厚煤层区域结束后,磨辊则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加速回落,此时,由于液压加载系统无缓冲,已造成磨辊与磨盘的硬接触撞击,产生振动。
为了缓解磨辊与磨盘之间此类型的撞击振动问题,目前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加装各类阻尼缓冲设备,如压力油缓冲系统、压簧蓄能器等,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然而其成本高,稳定性差,同时在工作中会消耗部分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液压加载式中速磨煤机永磁阻尼防撞击减振装置,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及稳定性高的特点,同时工作中不会消耗能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加载式中速磨煤机永磁阻尼防撞击减振装置包括液压油缸、上部密封器、拉杆、动磁极及静磁极;
拉杆的下端经液压油缸的顶部开口插入于液压油缸内,且拉杆的下端与挡板相连接,且拉杆与液压油缸的顶部开口之间设置有上部密封器,挡板与液压油缸的顶部之间填充有液压油,挡板的下表面与动磁极连接,静磁极设置于液压油缸底部的内侧面上,静磁极与动磁极之间相斥。
拉杆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指针。
还包括与定位指针相配合的定位标尺。
动磁极通过磁力吸附于挡板的下表面上。
静磁极通过磁力及重力吸附于液压油缸底部的内侧面上。
动磁极与静磁极的正对面为同性磁极。
动磁极与静磁极之间为非接触式工作方式。
静磁极及动磁极均为永磁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加载式中速磨煤机永磁阻尼防撞击减振装置在具体操作时,仅依靠动磁极与静磁极之间的排斥力,在拉杆下降过程中通过同性磁极之间的排斥力作为缓冲,随着动磁极与静磁极的靠近,动磁极与静磁极之间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最终达到限位工作间距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与原系统连接时仅依靠永磁材料的吸力就可以与原系统连接,简单可靠,在工作过程中无任何能量消耗,无任何控制系统,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动磁极通过磁力吸附于挡板的下表面上;静磁极通过磁力及重力吸附于液压油缸底部的内侧面上,安装简单、方便,便于实时,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液压油缸、2为上部密封器、3为拉杆、4为动磁极、5为静磁极、6为液压油、7为定位指针、8为定位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084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