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末端混水型辐射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05473.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3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跃;白校;涂道军;杨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润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3;F24F140/12;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末端 混水型 辐射 系统 装置 | ||
1.一种末端混水型辐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主机(1)、新风机组(2)和辐射末端系统(3);空调主机(1)的主机出水管(13)分别与新风机组(2)的新风系统供水管(17)以及辐射末端系统(3)的辐射系统供水管(15)连通,空调主机(1)的主机回水管(14)分别与新风机组(2)的回水管(18)以及辐射末端系统(3)的回水管(16)连通;
主机出水管(13)和主机回水管(14)通过混水管(19)连通,混水管(19)内设置压差旁通阀(9),辐射系统供水管(15)和辐射系统回水管(16)通过辐射末端系统旁通管(6)连通,新风系统供水管(17)和新风系统回水管(18)通过新风系统旁通管(20)连通;
空调主机(1)的回水端与主机循环泵(4)的出水端连通,主机循环泵(4)的进水端分别与混水管(19)一端、新风系统回水管(18)、辐射末端系统旁通管(6)一端以及辐射末端系统的加压泵(5)的出水端连通,辐射末端系统的加压泵(5)的进水端与辐射末端系统(3)的出水端连通;
压差旁通阀(9)的控制器与第十温度传感器(12-10)连接,第十温度传感器(12-10)设置在主机回水管(14)内;新风系统旁通管(20)与新风系统供水管(17)的连通处设置有新风机组三通调节阀(8),新风机组三通调节阀(8)的控制器与新风温度传感器(10)连接;
辐射系统供水管(15)内距离辐射末端系统(3)进水口由远到近顺次设置有辐射末端系统的调节阀(7)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2-4),辐射末端系统的调节阀(7)的控制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2-4)连接,辐射末端系统旁通管(6)和辐射系统供水管(15)的连通处设置在第四温度传感器(12-4)与辐射末端系统的调节阀(7)之间;
辐射系统回水管(16)内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12-6),第六温度传感器(12-6)与辐射末端系统的加压泵(5)的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末端混水型辐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监控系统,所述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2-1)、第二温度传感器(12-2)、第三温度传感器(12-3)、第五温度传感器(12-5)、第七温度传感器(12-7)、第八温度传感器(12-8)和第九温度传感器(12-9);第一温度传感器(12-1)、第二温度传感器(12-2)均设置在主机出水管(13)内,主机出水管(13)和混水管(19)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2)之间;
第九温度传感器(12-9)设置在主机回水管(14)内,主机回水管(14)和混水管(19)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九温度传感器(12-9)和第十温度传感器(12-10)之间;
第三温度传感器(12-3)设置在辐射系统供水管(15)内,辐射系统供水管(15)和辐射末端系统旁通管(6)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三温度传感器(12-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2-4)之间;
第五温度传感器(12-5)设置在辐射系统回水管(16)内,辐射系统回水管(16)和辐射末端系统旁通管(6)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五温度传感器(12-5)和第六温度传感器(12-6)之间;
第七温度传感器(12-7)设置在新风系统供水管(17)内,第八温度传感器(12-8)设置在新风系统回水管(18)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末端混水型辐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监控系统,所述的压力监控系统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第二压力传感器(11-2)、第三压力传感器(11-3)、第四压力传感器(11-4)、第五压力传感器(11-5)、第六压力传感器(11-6)、第七压力传感器(11-7)、第八压力传感器(11-8)、第九压力传感器(11-9)和第十压力传感器(11-10);
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设置在主机出水管(13)内;
第二压力传感器(11-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1-3)设置在辐射系统供水管(15)内,辐射系统供水管(15)和辐射末端系统旁通管(6)的连通处设置在第二压力传感器(11-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1-3)之间;
第四压力传感器(11-4)和第五压力传感器(11-5)设置在辐射系统回水管(16)内,辐射系统回水管(16)和辐射末端系统旁通管(6)的连通处设置在第四压力传感器(11-4)和第五压力传感器(11-5)之间;
第六压力传感器(11-6)和第七压力传感器(11-7)设置在新风系统供水管(17)内,新风机组三通调节阀(8)设置在第六压力传感器(11-6)和第七压力传感器(11-7)之间;
第八压力传感器(11-8)设置在新风系统回水管(18)内;
第九压力传感器(11-9)和第十压力传感器(11-10)设置在主机回水管(14)内,混水管(19)和主机回水管(14)的连通处以及主机循环泵(4)均设置在第九压力传感器(11-9)和第十压力传感器(11-1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润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润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054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机随钻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轨道称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