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暖器的隔热扰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01036.X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9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晖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00;F24H3/04;F24H9/00 |
代理公司: | 四川言己律师事务所 51349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暖器 隔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暖器的隔热扰流结构,属一种电暖器配套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外壳体内的钣金框,所述钣金框的内部用于安装电加热器,所述钣金框与外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钣金框的上部与下部设有多个气流通孔,且所述钣金框的上方与下方均设有百叶导风板。通过在电暖器外壳体的内部增设钣金框,将电加热器安装在钣金框的内部,并使钣金框与外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间隙,从而形成阻热风道结构,减少电加热器的发热温度对电暖器外壳的影响,进而避免电暖器使用时外壳体的温度过高,提升使用的安全性;而钣金框上方与下方的百叶导风板可实现扰流,提升气流与电加热器接触的时间,从而更有利于提升电暖器的制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配套结构,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电暖器的隔热扰流结构。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利用电加热的原理使室内升温,从其使用原理上分为主动对流与自然对流两种形式,前者功率较高,升温速度快,但由于风扇转动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后者虽然无噪音产生,但是升温速度慢,不适用于室内快速升温的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的电暖器结构单一,由于电加热器的发热温度较高,因此在使用时会导致电暖器的外壳温度升高,导致使用安全性不足。并且如若采用主动对流的方式升温,由于气流流速过快,从而使其无法与电加热器进行充分接触,影响了电暖器主动对流升温的效率,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主动对流式电暖器的结构进行研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针对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暖器的隔热扰流结构,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同类电暖器在使用时外壳温度较高,使用安全性不足,且气流无法与电加热器充分接触,影响制热效率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暖器的隔热扰流结构,所述的隔热扰流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外壳体内的钣金框,所述钣金框的内部用于安装电加热器,所述钣金框与外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钣金框的上部与下部设有多个气流通孔,且所述钣金框的上方与下方均设有百叶导风板。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钣金框上方的百叶导风板具有两排,且两排百叶导风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钣金框的内部形成第一风道,所述钣金框与外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风道。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百叶导风板用于使气流呈连续S形的轨迹经过所述钣金框,并与电加热器接触。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钣金框的正下方安装有至少一个气流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电暖器外壳体的内部增设钣金框,将电加热器安装在钣金框的内部,并使钣金框与外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间隙,从而形成阻热风道结构,减少电加热器的发热温度对电暖器外壳的影响,进而避免电暖器使用时外壳体的温度过高,提升使用的安全性;而钣金框上方与下方的百叶导风板可实现扰流,提升气流与电加热器接触的时间,从而更有利于提升电暖器的制热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暖器的隔热扰流结构简单易行,适于在各类规格的电暖器上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2为图1第一角度剖视图。
图3为图1第二角度剖视图。
图中,1为外壳体、2为钣金框、3为电加热器、4为气流风扇、5为百叶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晖,未经刘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010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排站用地基加固装置
- 下一篇:可快速制热的静音电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