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可燃冰为燃料的活性炭环保脱附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93892.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7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效洲;杨成建;黄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F23G5/44;F23G5/46;F23G5/50 |
代理公司: | 广州保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813 | 代理人: | 陈领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燃 燃料 活性炭 环保 循环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以可燃冰为燃料的活性炭环保脱附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脱附装置、蒸汽锅炉装置和加热炉装置,活性炭脱附装置包括暂时脱附器和永久脱附器,蒸汽锅炉装置包括余热锅炉,加热炉装置包括燃料罐、引射器、焚烧炉和缺氧燃烧还原炉;燃料罐依次连接引射器和焚烧炉,焚烧炉连接余热锅炉和缺氧燃烧还原炉,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连接暂时脱附器的入口,缺氧燃烧还原炉的出口连接永久脱附器的入口,暂时脱附器和永久脱附器的出口分别连接引射器。本设计采用两种脱附器进行活性炭脱附处理,脱附处理产生的VOCs有机废气又被送回焚烧炉处理掉,实现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以可燃冰为燃料的活性炭环保脱附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有机废气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简称VOCS,如果直接将工业有机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工业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对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进行净化处理,但是一般的活性炭吸附系统吸附到一定量时会达到饱和不能再有效地进行吸附,需要对活性炭进行脱附处理,但是现有的活性炭脱附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含有VOCS有机废气的气体,环保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以可燃冰为燃料的活性炭环保脱附循环处理系统,通过优化系统,对活性炭脱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作循环使用,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以可燃冰为燃料的活性炭环保脱附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脱附装置、以及分别为所述活性炭脱附装置提供热能以脱附的蒸汽锅炉装置和加热炉装置,所述活性炭脱附装置包括暂时脱附器和永久脱附器,所述蒸汽锅炉装置包括余热锅炉,所述加热炉装置包括燃料罐、引射器、焚烧炉和缺氧燃烧还原炉;所述燃料罐依次连接所述引射器和焚烧炉,所述焚烧炉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余热锅炉,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缺氧燃烧还原炉,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连接所述暂时脱附器的入口,所述缺氧燃烧还原炉的出口连接所述永久脱附器的入口,所述暂时脱附器和永久脱附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引射器。本设计采用焚烧炉分别将热能给予余热锅炉和缺氧燃烧还原炉,余热锅炉和缺氧燃烧还原炉分别对暂时脱附器和永久脱附器进行低温和高温的脱附处理,一方面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暂时脱附器和永久脱附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将回收至引射器中,在焚烧炉中循环加热使用,达到环保、节能和减排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燃料罐内装有固态可燃冰燃料,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Hydrate/Gas Hydrate)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冰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水箱、水泵、水套和换热器,所述燃料罐浸入所述水套内,该设计的冷却装置工作原理为:所述水泵抽取所述水箱的水至所述水套,所述水套吸收所述燃料罐中可燃冰气化释出的冷能,所述水套产生的冷水进入换热器,换热器中可以对厂房产生的热空气进行冷却,冷却产生的冷风可以供空调房使用,所述换热器排出的水再循环至所述水箱里,达到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的目的。其中,所述水泵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水套,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余热锅炉,所述水泵还可以为所述余热锅炉主动提供水,所述余热锅炉的入水口可以设置有液位控制阀(或者在所述第二出水口出设置控制阀),以自动控制所述水泵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锅炉装置还包括有烟囱,所述烟囱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装置还包括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焚烧炉,为所述焚烧炉补充新鲜空气以助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93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承载能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电池原料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