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需中途转换的钢结构施工安全的生命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88306.4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9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莹;李明;吴鑫;陈选鹏;肖为;莫益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王会龙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需 中途 转换 钢结构 施工 安全 生命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需中途转换的钢结构施工安全的生命线结构,包括钢结构和生命线结构,生命线结构拉设于钢结构上,该钢结构包括主钢梁和位于主钢梁两侧的混凝土梁,该生命线结构包括生命线、小型卸扣、拉结钢丝绳,将生命线沿着主钢梁平行方向设置,将拉结钢丝绳固定在混凝土梁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生命线两端通过小型卸扣与拉结钢丝绳连接,使得生命线能顺着拉结钢丝绳方向自由移动,而无需进行中途转换,既能减少现场高空安全措施转换的工作量,又能够减少转换安全措施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需中途转换的钢结构施工安全的生命线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钢结构建筑在高空作业,作业人员在钢结构梁或凛条上行走或操作时面临各种各样很大的风险,发生人身坠落是其中最大的风险,造成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为了确保高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临时安装一系列的钢丝网格线在钢结构建筑的高空作业面上,这种临时安装的钢丝绳称为“生命线”,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将身上佩带的安全绳扣在生命线上,万一发生作业人员失足坠落时,身体仍然可悬挂在生命线上,不会坠落到地面而发生安全事故。所以,高空作业安全及防坠落,离不开生命线。
现有的生命线设置,是在钢结构梁的上面固定几根立杆,然后在立杆之间连通钢丝绳为生命线,这种生命线的设置做法,在钢结构安装、焊接、楼承板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中途转换,在转换会增加了工作量,也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生命线的设置做法在钢结构安装、焊接、楼承板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中途转换、增加了工作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生命线”新形式,做到“生命线”能一步到位设置,适用于吊装、焊接、涂装以及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等一系列工序,无需进行中途转换,既减少现场高空安全措施转换的工作量,又能够减少转换安全措施带来安全隐患、能自由移动的用于钢结构施工安全的生命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中途转换的钢结构施工安全的生命线结构,包括钢结构和用于现场高空安全作业的生命线结构,所述生命线结构拉设于钢结构上,所述钢结构包括主钢梁和位于主钢梁两侧的混凝土梁,所述主钢梁垂直设于其两侧的混凝土梁之间,所述生命线结构包括生命线、小型卸扣、拉结钢丝绳,所述生命线沿着主钢梁平行方向设置以便施工人员锁定生命线,所述拉结钢丝绳固定在混凝土梁的两侧,所述生命线的两端通过小型卸扣与拉结钢丝绳连接使得生命线顺着拉结钢丝绳方向自由移动而无需进行中途转换。
优选地,所述拉结钢丝绳采用直径为φ12mm的钢丝绳,所述拉结钢丝绳作为平行于主钢梁方向的生命线的拉结受力点。
优选地,所述生命线结构包括钢管立杆和φ12圆钢,所述钢管立杆设于主钢梁的中间,所述φ12圆钢弯成“Ω”型并焊接于钢管立杆上形成立杆拉耳结构。
优选地,所述生命线结构的生命线缠绕于钢管立杆上,所述生命线与钢管立杆的缠绕处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将生命线与钢管立杆锁紧以免生命线过长而下挠。
优选地,所述生命线采用直径≥φ8mm的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生命线结构包括若干绳卡,所述若干绳卡用于生命线两端的固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至少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生命线结构拉设于钢结构上,该钢结构包括主钢梁和位于主钢梁两侧的混凝土梁,该生命线结构包括生命线、小型卸扣、拉结钢丝绳,将生命线沿着主钢梁平行方向设置,从而方便施工人员身上的安全绳锁定在生命线,将拉结钢丝绳固定在混凝土梁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生命线的两端通过小型卸扣与拉结钢丝绳连接,使得生命线能顺着拉结钢丝绳方向自由移动,而无需进行中途转换,既能减少现场高空安全措施转换的工作量,又能够减少转换安全措施带来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生命线能自由移动,适用于吊装、焊接、涂装以及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等一系列高空作业工序而无需进行中途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88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滴灌带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平板学习机用保护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