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雾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70530.0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3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钱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市永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40 | 分类号: | B01D53/40;B01D53/78;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王再兴 |
| 地址: | 2710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雾处理装置,涉及酸雾处理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的液体吸收法酸雾与碱液的接触充分程度较为有限导致的酸雾处理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处理塔,所述处理塔内预设有碱液,所述处理塔内设有导气机构;酸雾自位于所述处理塔下部的进气口进入所述处理塔内,并且在导气机构的作用下与预设碱液充分接触混合,最终通过位于所述处理塔上部的排气口排出;酸雾自进气口进入处理塔,而后经过每一个导气板下方的空腔后,方才自出气口输出,这就使得酸雾在处理塔内流动时具备较长的流动轨迹,与碱液的接触面积也更大,可与处理塔内的碱液充分接触,提高碱液对酸雾的吸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雾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酸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酸雾,通常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中包括硫酸、硝酸、盐酸等无机酸和甲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所形成的酸雾,酸雾主要产生于化工、电子、冶金、电镀、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用酸过程中,如制酸、酸洗、电镀、电解、酸蓄电池充电等;
酸雾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酸液表面蒸发,酸分子进入空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凝并而形成雾滴;另一种是酸溶液内有化学反应,形成气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破,将液滴带出。另外,伴随酸雾排放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呈分子态的酸性气态污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过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较复杂;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酸雾处理装置来对酸雾进行去除,避免其输入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传统的酸雾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过滤法、静电除雾法、机械式除雾法及覆盖法等;
在传统的液体吸收法中,酸雾与碱液的接触充分程度较为有限,这就导致了酸雾中酸性物质不能充分的被碱液吸收,酸雾处理效果难以保证;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即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酸雾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塔,所述处理塔内预设有碱液,所述处理塔内设有导气机构;
酸雾自位于所述处理塔下部的进气口进入所述处理塔内,并且在导气机构的作用下与预设碱液充分接触混合,最终通过位于所述处理塔上部的排气口排出;
所述导气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处理塔内壁上的导气板,所述导气板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竖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开设有气孔,所述导气板在所述处理塔内呈层叠状排布,且所述相邻的所述导气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口将气体排向与之相联通的吸附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器为活性炭、分子筛、硅胶、含氨煤泥或SDG吸附器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气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气板上的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自第二端指向第一端且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导气板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将相邻所述导气板下方的腔室分隔为若干尾端均向该导气板上所述气孔处汇聚的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处还设有单向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酸雾自进气口进入处理塔,而后经过每一个导气板下方的空腔后,方才自出气口输出,这就使得酸雾在处理塔内流动时具备较长的流动轨迹,与碱液的接触面积也更大,在流经空腔时,可与处理塔内的碱液充分接触,提高碱液对酸雾的吸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市永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安市永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70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